第一百八十六章移星換鬥,遇佛殺佛(三)

大半天遊玩下來,累了的香客可以到禪房休息,有上好的茶水伺候,有豐盛的齋飯享用,還有佛門特制的素酒呢(用水果釀制的酒,酒精含量極低,不易喝醉人!)

齋飯、素酒是給貴客準備的,仆從可沒這待遇,蕭逸只領到四個大饅頭,一邊胡亂啃著,一邊東遊西逛,很快來到了寺廟的後門……

剛才上山的時候,香客們走的大道,從大門進入天隱寺,農夫們則是繞小路,從後面小門進來的,如果說前者是天堂,後者就是……呵呵!

“今天是交租的日子,誰敢缺斤少兩、以次充好的,小心佛祖怪罪下來,靈魂永墜阿鼻地獄,受那爬刀山、下油鍋的酷刑!”

“李家村子的先來吧,雞蛋一個比一個小,豬肉也瘦的多、肥的少,紅棗竟然生蟲子了,這是來蒙騙佛祖嗎?”

………………

天隱寺後門小路上,農夫們排著長長的隊伍,挑的竹筐裏滿是糧食、山果、雞鴨、蛋類、鮮肉……都是省吃儉用下來,交給寺廟的供奉!

幾名胖大的和尚,坐在門口負責驗收,與尋常地主收租沒區別,都是橫挑鼻子豎挑眼、雞蛋裏面挑骨頭,還不時用下地獄恐嚇!

一筐上好的大紅棗,和尚們吃的口水橫飛,卻硬說是生了蟲子,只能按半筐計算;還有收糧用的銅鬥,口大、肚圓、底深,內壁還刻了凹槽,說是容量標準一鬥,可沒有一鬥三四的糧食,休想把它給裝滿了!

按照規矩,農夫們租種寺產,每畝地交糧食八鬥,(漢代畝產平均兩石三鬥余,大約280斤),占了收成的三分之一強!

可寺廟實際收取的,都超過五分之二,個別缺了大德的寺廟,甚至收到了二分之一,比國家田賦相差無幾了,種子、農具還要自己負責!

(曹營推行屯田制度,農夫耕種土地之時,如果用自家的牛,上交收成的一半,如果用公家的牛,則上交十分之六,種子、農具全部由官府提供!)

“去年又是旱災、又是蝗災,地裏收成實在不好,這些還是牙縫裏省出來的呢!”

“幾位大師開開恩吧,今年秋天有了好收成,一定多多孝敬寺上、孝敬幾位大師!”

……………………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農夫們一邊說著好話,一邊偷偷的塞東西,或是一串銅錢、或是一只肥母雞,再次也有幾枚雞蛋!

和尚們收了好處,也就稀裏糊塗過去了,反正收上來的東西,足夠交納寺廟的租子,剩下的幾個人私分,這叫做損公而肥!

而在紫雲山一帶,天隱寺口碑算比較好的了,只是記點花賬罷了,其他寺廟巧取豪奪、欺男霸女,甚至多次逼出人命,因為是佛門中事,官府也不好插手!

話又說回來了,寺廟專橫霸道、欺詐壓迫不假,可百姓們還是忍氣吞聲,並沒有反抗的意思:

一則,朝廷連年征戰,需要大量的錢糧,田賦、人頭稅征收之高,遠遠超過了規定,甚至預征到幾年後了,兩相比較之下呢,還是寺廟的租子略低一點!

二則,給寺廟種地的農夫,是不用服勞役、兵役的,也就不用上戰場了,雖然日子苦一點,總比命喪沙場強吧?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大師們挑弟子了,小子們快到前面去,都把精神打起來!”

“以後吃糠咽菜,還是吃肉喝油,就看你們的造化了,嘴巴一定要甜呀!”

………………

走出幾名身披袈裟,手持法杖的老和尚,在人群中不斷打量著,專門尋找十歲以下的孩子,他們是在挑小和尚!

一座寺廟要想壯大,除了廣招信徒、聚斂錢財,和尚數量也是重要因素,畢竟人多力量大嗎,不過當和尚也不容易,尤其想成為高僧,必須具備三條:

首先,面如朗月,身材修長,也就是小模樣要好看,因為和尚是佛祖的門人,如果長的青面獠牙,別說給人家做法事了,恐怕一口齋飯都討不到。

其次,中氣十足,聲如鐘罄,和尚是要講經說法的,必須有一副好嗓子,而且梵文生澀難懂,香客們大都聽不懂的,就是聽和尚的吟唱!

最後,聰明伶俐,讀書識字,要想成為大德高僧,必須結交權貴,沒點心機、眼力怎麽行呢,書法更是必修課之一!

“大師們慈悲--大師們慈悲呀!”

“弟子們願意出家,願意皈依我佛,願意伺候各位大師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