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萬刑之首,唯有蠆盆!

“大司馬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乃是天下第一名將,大漢臣民無不仰望,老夫亦是欽佩已久了,且有幾句肺腑之言,還望能聆聽一二……

曹孟德亂世奸雄,猜忌之心甚重,親生骨肉尚且防範,又何況異姓之人呢,如今倚重大司馬之神威,故而相待甚厚爾,一旦掃清了四方諸侯,榮登九五之位以後,又該如何呢?

豈不聞: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謀臣文種、殺神白起、兵仙韓信……皆是古之賢臣良將,有大功於社稷的,他們的下場如何呢--前世之事,後事之師呀!”

公孫度一邊鼓動唇舌,歷數古今名臣的悲慘下場,一邊察言觀色,窺視著蕭逸的反應,只見對方目光閃動,似在權衡利弊,於是說的更有力氣了!

“曹操大軍遠在遼西,後防相當的空虛,大司馬手握重兵,只要封鎖住遼西走廊,就能斷其糧草、後路,老夫願助一臂之力,統帥遼東剩余人馬,形成南北夾攻之勢!

如此不出一個月,二十萬曹軍土崩瓦解,曹賊亦死無全屍,屆時大司馬揮師南下,朝中無有可抗之將,席卷中原易如反掌,進可取代漢室-稱孤道寡,退也能執掌大權-永保富貴,勝過為他人做嫁衣!”

…………………………

不得不承認,老狐狸的口才不錯,說的也頭頭是道,周圍的玄甲將士頻頻點頭,典韋、小斌、曹性更是目露異彩,緊緊的盯在蕭逸身上,想看看他的反應如何?

官渡大戰之後,曹操的勢力不斷增長,疑心也越來越重了,提拔宗族將領、排斥異姓臣子,還以十分狡猾的手段,削減了蕭逸一半兵權,逼迫他隱居深山之中,這些事大家一清二楚!

蕭逸也有大批黨羽,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為了保住榮華富貴,他們一直希望蕭逸起兵,對曹氏取而代之,公孫度雖是挑撥離間,可說的也頗有道理,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現在就是好機會呢!

“哈哈!-遼東侯目光如炬,對天下大事洞若觀火,口才也十分了得,不在蘇秦、張儀二人之下,說的我也怦然心動了,此時若行王霸之事,的確是一個好機會!

不過嗎,男兒立於天地之間,除了王圖霸業、榮華富貴,還有忠孝仁愛、禮義廉恥,否則與禽獸何異呢,以後的路怎麽走,就不勞侯爺費心了,反正你也看不到明天!”

周圍不是心腹之人、就是將死之人,不怕會走漏消息,蕭逸稍微吐露了心聲,自己心懷鴻鵠之志,豈會久居人下呢,之所以沒有反叛,原因有兩個:

其一,曹操年富力強,安邦治國有道,短短十幾年時間,就統一中原之地,讓百姓們安居樂業,國勢也逐漸強盛起來,此時舉兵反叛的話,只會禍國殃民、遺臭萬年!

其二,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在好友屍骨未寒之時,自己與曹氏刀兵相見,那樣的話,郭嘉在天之靈不會安息的,還是讓他一路走好吧!

就像當初離開小道觀,自己在師傅靈前說的,‘遇明主-能輔則輔,如其不才取而代之’,曹操雖然剛愎多疑,卻不失一代明主,只要他一日不死,自己就一日不叛!

“大司馬就有雄才大略,又有帝王之志,何必在乎流言蜚語呢,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老夫願意為奴…………”

“將士們動手--斬盡殺絕,一個不留!”

……………………………

公孫度鼓動如簧之舌,還想要勸說一番,蕭逸卻沒有耐心了,下達了斬殺的命令,自己的一腔宏圖大志,豈是言語可動搖的!

“殺!--叮當!叮當!”

數百玄甲軍一擁而上,只是短短幾息時間,就殺掉了十幾名遼東兵,又怕他們沒死透,泄露了今天的談話,還把屍體剁成一堆堆肉醬,神仙來了也拼不全!

公孫度擔心受折磨,準備橫劍自刎了事,結果手腕被一刀砍斷了,又想要嚼舌自盡,那知曹性手疾眼快,一把摘了他的下巴,用繩索緊緊捆綁起來了,如何處置這條老狐狸,還要聽大司馬吩咐!

“《史記-殷商本紀》記載:帝紂天資聰穎、神勇蓋世,有倒曳九牛之威、撫梁易柱之力,可惜貪圖享受、殘暴不仁,以酒為池,懸肉為林,與群臣做長夜之飲,有忠臣敢進諫國事,既丟入蠆盆之中!

蠆盆之刑,千古流傳,可惜無緣一見,實為人生大憾,遼東侯雄霸一方,又兼德高望重,何不親身做個表率,滿足一下晚輩的好奇心呢?”

因為郭嘉的身亡,蕭逸怒火沖天、心血盡墨,豈會放過罪魁禍首呢,略加思考之後,想到一個載於史冊、又慘絕人寰的酷刑,給老狐狸送行之用!

……………………………………………………………………

一行人擡著公孫度,在周圍轉悠開來了,而後在山脈背陰之處,找到了一眼天然洞穴,深有五六丈、寬約八九尺,裏面陰暗潮濕、遍布縫隙,隱隱有蛇蟲遊弋,散發出一股腥臭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