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揚帆起航,跨海遠征!

“煙波浩渺、一望無際,水天一色、碧波蕩漾……在寬闊的渤海海面上(古稱-滄海),一支規模龐大的船隊,正在迎風破浪、向西行駛,其中有樓船、橋船、突冒、三翼……大小戰船千余艘之多!

旗艦是一艘巨型樓船,長十三丈、寬四丈余,分成上中下三層,可載將士一千五百多人,裝有各種水戰武器,船體上繪有蛟龍圖案,吐雲吐霧、猙獰威武,主杆上掛一面白虎紋旌旗,並有兩個紅色撰文--公孫!

世人只知荊州-劉家、江東-孫氏,擁有精銳的舟船部隊,縱橫三江、睥睨天下,諸侯們無不畏懼,卻不知遼東-公孫家的水軍更勝幾分呢,前兩者只在長江上遊弋,後者卻能征服無邊大海!

早在殷商時期,中國就用船運載士兵了,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南方的吳、越、楚幾個國家,都擁有高超的造船技術,還經常發生大規模水戰呢,比如有名的‘太湖之戰’,吳王-夫差出動水、陸軍十萬,大小戰船一千多艘,一戰殲滅越國水軍三萬,逼的越王勾踐-入宮為奴、獻美求和!

到了兩漢時期,船只的種類、噸位進一步擴大,也離開了黃河、長江,開始探索無限大海了,朝廷還設置了‘樓船將軍’,專門的統領國家水軍,可惜隨著漢室傾頹,原本規模強大的水軍,也隨之土崩瓦解了!

天下大亂之後,諸侯們為了爭奪土地,把所有的人力、物力、財力,全投入到騎兵、步兵、車兵的建設中,對水軍則不屑一顧,荊州、江東兩大集團的水軍,也遠遠的遜色於步兵!

公孫家盤踞遼東一隅,目光卻非常犀利,先是想盡各種辦法,四處招募工匠、船員、水手,又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打造了一支龐大水軍,規模、質量、戰鬥力皆是傲視天下!

“哈哈!-千帆競渡、萬舸爭流,碧海藍天、自由自在,公孫家有此威武水軍,天下英雄豪傑雖多,誰又能奈我何呢?”

三層樓船之上,公孫度身穿水犀戰甲,手握遊龍寶劍,傲立船首、望天長嘯,神態囂張不可一世,憑此龐大的水軍隊伍,自己進可席卷中原、問鼎天下,退也能傲遊四海、富貴終生了!

遼西戰事已經結束了,曹操占領柳城之後,分兵派將,席卷各地,對烏丸、鮮卑、高句麗幾族,實行大規模的屠殺政策,不論男女老幼,一律斬盡殺絕……三族元氣大傷,殘余逃入荒野中,幾百年內無法復興了!

奸雄又屯兵遼河畔,不斷的向東邊滲透,尋找遼東集團的主力兵馬,想要一舉殲滅之,進而控制遼東、玄菟、樂浪、帶方、四郡,徹底結束北疆的戰事,可是曹操萬沒有想到,自己苦尋不到的敵人,已經是跨海遠征了!

公孫度心裏也明白,以遼東集團的軍事力量,鬥不過曹營這個龐然大物,雙方若是長期消耗下去,公孫家必敗無疑的,因此上,自己審時度勢之下,指定了十六字策略:跨海遠征,偷襲臨渝,以戰求和,割據為王!

趁著曹軍主力東征,後方空虛之際,船隊穿過渤海灣,一舉拿下臨渝大營,奪取無數的軍械、糧草,再攻取整個右北平郡,截斷曹軍的所有退路,形成一個有利的戰場形態!

再派使者前往柳城,面見奸雄-曹操本人,商議罷兵議和之事,自己可以讓開一條通道,讓曹軍退回中原去,條件是割讓割讓遼西、右北平、渤海、平原幾郡土地,讓公孫家獨霸東北之地!

曹操是一個聰明人,在進退兩難的情況下,一定會答應幾項條件的,等到議和達成之後,公孫家再派遣使者入許昌,放低姿態、稱臣納貢,讓曹操有一個台階下,這件事也就過去了!

另外嗎,公孫度的官爵是平州牧、遼東侯,而大漢一十三州裏面,並沒有平州這個區域,乃是公孫家自己劃分的,需要得到朝廷的正式認可,而遼東侯的爵位嗎,也該上升一步了,變成遼東公、或者遼東王!

其實公孫度的胃口更大,本想把漁陽、上谷、廣陽……乃至整個幽州北部,全納入公孫家手中,不過嗎,以上三郡是大司馬-蕭逸的私人封地,反復斟酌之後,他不願意、也不敢得罪這條貪狼!

蕭逸文武雙全,雄才大略,用兵又毒又狠、尤其善於以少勝多,呂布、韓遂、孫策、劉豹、葉落紇……多少英雄豪傑人物,盡數喪命在他手中,而後制作成了骷髏盞,真是兇悍的一塌糊塗!

公孫度收集天下豪傑的資料,細心研究他們的性格、喜好、缺陷,從而制定破解之策,就連曹操、劉備、孫權幾人,也被他研究的通透呢,唯獨是這個‘鬼面蕭郎’,猶如無限星空一般,神秘莫測、難以揣摩!

無法了解的對手,總是讓人感到恐懼,因此上,公孫度不願招惹蕭逸,甚至想派出一名密使,前往臥虎山上拜見一下,雙方、開誠布公化敵為友,再簽訂一個攻守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