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隱忍不發,以退為進!

“飛鳥未盡,良弓先藏,曹丞相如此做法,未免有失厚道了,蕭郎何不據理力爭,拒絕交出兵馬呢?”

“道理也比不過刀槍,咱們起兵造反、自立為王算了,也免的像韓信一樣-狡兔死、走狗烹!”

………………………………

深夜-小道觀-大殿中,蕭逸盤膝而坐,默默的沉思大事,馬六、大牛分立兩旁,對於削除兵權之事,表現的異常憤怒,對前途也很擔憂,鄧艾、郝昭守在大門口,防止有人偷聽談話!

蕭逸投奔曹營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軍功無人可比,不客氣的說,曹家的一半江山,都是蕭逸打下來的,如今卻受到了猜忌,還要削除一半兵權,馬六、大牛自然憤怒了,甚至提出了起兵反叛!

一方面,是擔心曹操步步進逼,奪走剩下的兵馬,再把三人拆散開來,一個個的收拾掉,那樣就性命難保了!

另一方面,二人心中也明白,蕭逸心懷大志,絕不會久居人下的,既然早晚要造反,不如現在就動手,來一個先下手為強!

“曹家樹大根深,急切間難以動搖,起兵造反之事嗎,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行此下策,咱們還是徐徐圖之吧!”

脫離曹營、自立為王的事情,蕭逸不是沒考慮過,還有一個具體方案呢,玄甲軍、陷陣營、丹陽兵、陌刀兵幾支人馬,就駐紮在薊城附近,而且呼之即至,對自己唯命是從!

連夜聚集人馬,直奔河間郡而去,偷襲曹軍大本營,殺掉曹家父子,降伏文武重臣,而後揮師南下,先取鄴城、再占許昌,進而席卷中原大地,只要策劃機密一些,應該有四成勝算!

就算偷襲不成功,自己也能揮師西進,穩穩的占據關中,以並州、涼州為兩翼,再聯絡匈奴人、西羌人,形成割據之勢,立於不敗之地!

別看蕭逸交出了‘金麟令牌’,可是多年征戰沙場,積累的威望還在呢,只要他振臂一呼,必然是從者如雲,軍中還有典韋、小斌、曹性、高順……這些心腹人,別說是殺曹家父子,就是殺皇帝也不含糊!

計劃想的不錯,執行卻很困難,因為有三大理由,讓蕭逸難下決心,只好乖乖交出兵權,做一次‘忠臣’了……

其一,自己投效曹營十年,彼此牽扯的太深了,曹操是嶽父,曹節是妻子,曹丕、曹植、曹彰是小舅子,還有郭嘉、程昱、荀彧、荀攸……一大群知心朋友、生死戰友!

一旦自己發起叛亂,就要與眾人決裂了,愛情、親情、友情……瞬間灰飛煙滅,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蕭逸寧願失去榮華富貴,也不想做孤家寡人!

其二,曹軍遠征遼東的話,最佳路線是走渤海郡、右北平郡……而後直奔遼西走廊,白天的談話中得知,曹操舍近求遠,偏偏駐紮在河間郡,距離漁陽郡非常近,這說明奸雄做好準備了!

如果蕭逸交出兵權,那就平安無事了,相反的,一旦生出了貳心、起兵發動叛亂,河間郡的二十萬曹軍,就會壓頂而來了,一場激戰下來,勝負難以預料呢?

其三,自己的幾位夫人、妹妹、兒子,以及大牛、高順、典韋、小斌、曹性……一眾將領的妻子兒女,全都居住在許昌城中,也就是曹軍的監視之下!

一旦自己發動反叛,家屬必然會遭殃的,輕則圈禁起來,作為討價還價的人質;重則壓往城外,全部人頭落地,曹操亂世奸雄,殺起自己的女兒、外孫,也絕不會手軟半分!

考慮到以上三點,蕭逸才隱忍怒氣,痛快的交出了兵權,再說了,大丈夫能屈能伸,鋒芒畢露也不是好事,退後一步、靜下心來、慢慢思考,高山上看不清楚的,低谷中反而會想明白!

“如果曹丞相步步緊逼,非要置我們於死地,又該如何是好呢,難不成引頸受戮嗎?”

蕭逸心存顧慮,不願起兵反叛,馬六、大牛也沒有辦法,可他們還是不放心,亂世奸雄的手段,可是相當毒辣呢!

“你們放心吧,丞相做事自有分寸,絕不會斬盡殺絕,寒了三軍將士之心,那不是自毀長城嗎?”

蕭逸心中明白,曹操削減自己的兵權,只是平衡內部勢力,以免得尾大不掉,繼承人難以掌控罷了,並不是要殺戮功臣!

當然了,萬事沒有絕對,曹操真大開殺戒,蕭逸也不能坐以待斃,必須早做準備才是,故而下達兩道命令:

一是暗令玄甲軍、陷陣營、陌刀兵、丹陽兵……各部人馬,秘密集結,外松內緊,做好戰鬥的準備,奸雄真的步步緊逼,自己也只好出兵迎戰了!

二是派出心腹之人,日夜兼程回許昌城,把一枚銀錠交給郭奕,讓他暗中做好準備,隨時帶著全家人逃命,這是大軍出征之時,蕭逸設下的暗號--金錠平安,銀錠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