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山高路險,群狼呼嘯!

軍都山是燕山的支脈之一,整體呈東西延伸,長約百余裏,寬三十幾裏,山巒起伏,地勢險要,且有幾條河流穿梭其中,乃是漁陽郡的天然軍事防線,大名鼎鼎的的居庸關,就坐落在群山之間!

《呂氏春秋》記載:‘天下九大要塞,居庸是其一也’,早在春秋時期,燕國就在此設立關卡,用來阻擋北方的犬戎人,稱之為‘居庸塞’,到了兩漢時期,北疆戰事有增無減,要塞規模不斷擴大,駐軍也是連年遞增!

漢靈帝-初平四年,漢室宗親-劉虞擔任幽州牧,主持北疆的軍事防務,為了抵擋烏丸人、鮮卑人入侵,乃大量的征調民夫,花費了無數錢糧,重新修築了這座要塞,正式命名為-居庸關!

自從居庸關建成之後,有效的阻擋了異族入侵,烏丸人、鮮卑人多次前來攻打,無不碰的頭破血流,稱之為銅墻鐵壁、不破雄關!

分兵的第六天下午,蕭逸帶領三千人馬,來到了居庸關附近,只要越過這道防線,向東南推進七十裏,就是袁煕的老巢~薊縣,勝利已經在望了!

話又說回來了,多少英雄豪傑,都倒在了勝利的面前,僅僅相距一步之遙,卻永遠的無法觸及,要想翻越軍都山脈,又談何容易呢?

居庸關厄守險要、堅如磐石,與兩側的長城相連接,周圍的制高點上,還修築了許多的烽火台,監視四面八方的動靜,形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別說是三千人馬,就是三萬大軍也強攻不下!

蕭逸領兵多年、狡猾如狐,自然不會以卵擊石了,他把三千人馬隱藏在樹林中,又派小斌、楊波各帶幾個人,分別偵查周圍的情況,尋找翻越軍都山的辦法!

為了隱蔽好行蹤,將士們口銜一根小樹枝,不許隨意的走動,更不許交頭接耳,戰馬也是受過訓練的,一匹匹臥倒在地上,不發出任何聲響,全軍寂靜無聲,隨時準備出擊!

“啟稟大司馬大人,居庸關上有一面‘韓’字大旗,大約有一萬多人馬駐紮,不過嗎,營盤叛亂,防禦松懈,守軍士氣也不高!

一個多時辰之後,小斌帶人摸回來了,貼在蕭逸耳邊稟告著,他本是獵戶出身,翻山越嶺,如履平地,最善於偵查敵情了!

袁煕雖然志大才疏,也知道居庸關的重要性,故而拼湊了一萬多人馬,交給了心腹將領-韓珩統帥,負責漁陽郡周圍的防禦,如果曹軍大舉進攻,憑著居庸關的有利地形,好歹也能堅守幾個月吧!

就算是堅守不住了,也能點燃烽火警報,袁煕也好收拾兵馬、錢財,向西退到遼西走廊,與鮮卑人、烏丸人匯合,或是集中全力,與曹軍決一死戰,或是退到大草原上,與曹軍周旋到底!

“啟稟大司馬大人,亂石澗的入口找到了,附近沒有烽火台,也沒有袁軍巡邏,不過嗎,裏面巨石堵塞、積雪覆蓋,情況十分復雜,小人也沒有十成把握,要不然我先帶人探探路……”

黃昏時分,‘活地圖’-楊波也回來了,面色半憂半喜的,又撿起一根小樹枝,在地上畫起了草圖,敘述偵查到的情況~~

亂石澗並不是一條路,而是山洪沖出的溝壑,因此上,它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洪水的情況,不斷改變著形態,千變萬化,難以預測,更別想記住道路了!

也就是說呢,上次人馬走的過去,這次就未必過的去了,洪水沖擊下的砂石,經常把溝壑封堵住,加之山中寒冷,積雪沒有融化,四處白茫茫一片,更加難以尋找道路了!

按照楊波的意思呢,他想入山探探路,等到摸清情況之後,大隊人馬才好通行,這樣更加安全一些,當然了,探路需要時間的,順利也要一夜才行,如果不順利嗎,恐怕永遠也回不來了!

懸崖、落石、水潭、野獸……都會要了探路者的性命,甚至是粉身碎骨、屍骨無存,楊波也是豁出去了,拼死報答大司馬信任之恩,這才要連夜探路呢!

“事已至此,有進無退,前面有路最好了,就算山中沒有路,咱們也要闖出一條來,讓將士們吃飽喝足、養精蓄銳,天黑之後,翻越此山!”

蕭逸略加思考,拒絕了楊波的提議,人馬出來六天了,糧草消耗殆盡,沒有多余的時間等待了!

再說了,人馬潛伏在敵人近前,每多等一分時間,就要多一分危險,如果被居庸關守軍發現了,可就前功盡棄了,別說偷襲袁煕的老巢了,能否全身而退都是問題呢!

軍令下達,斷無更改,將士們取出最後的幹糧,默默的啃食起來了,還有隨軍攜帶的烈酒,每人也分了一皮囊,山中寒風刺骨,滴水成冰,如果沒有烈酒禦寒,人馬是寸步難行的!

許多人還取出皮繩,死死的勒住了自己、以及戰馬的嘴巴,這樣就算摔個粉身碎骨,也不會發出聲響的,以免驚動了關上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