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化賊為兵,屯墾戍邊!

“陰山為背,黃河為弦,人馬為箭,城池為盾,北控萬裏草原,南鎖關隴之地,真乃兵家形勝之地,難怪秦皇、漢武兩位大帝,不惜耗費無數國力,也要搶占這片土地了!

就在朔方、五原的舊址上,重新修築兩座城池,隔河相對,互相支援,再修築八座衛城,幾百個壁壘、哨卡、烽火台,形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

馬邑大營-中軍帳內,蕭逸盤膝而坐,聚精會神,使用黃泥、白沙、木塊、石子……制作了一座長九尺、寬六尺,比例精準的河套沙盤!

上面的山脈、河流、草原、沙漠……制作的惟妙惟肖,還利用各種地形,巧妙的搭配,設置了一道軍事防線,進可攻,退可守,堅如磐石,穩如泰山!

防線構思完成之後,蕭逸一點也不高興,反而面帶愁雲,原因也很簡單,沙盤制作的再精細,也不過紙上談兵罷了,要想變虛為實,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前套地區-依山傍水,方圓千裏,要想牢牢的控制住,至少需要五萬人馬,為了供養這支軍隊,又需要三倍以上的人口,開墾土地,灌溉良田,源源不斷的提供糧草、兵員,否則的話,無根之萍,斷難長久!

問題是,主力大軍東進增援,余者不過兩三萬將士,駐紮馬邑、雁門一帶城池,已經是捉襟見肘了,那有余力駐紮前套,構築防禦體系呢?

就算從關中、洛陽抽調駐軍,隨軍人口也無法解決,天下大亂,連年征戰,民間十室九空,如何遷移百姓,屯墾戍邊呢?

沒有足夠的人口,就無法解決糧草、兵源問題,如果沿著秦直道,從關中向北運輸的話,路途遙遠、艱險難行不說,還要征調無數民夫,每運送一石糧食,中途消耗在四十倍以上,足以拖垮一個大帝國了!

無兵、無民、無糧--就是孫武、白起復生,也守不住河套地區,那樣的話,匈奴人就要趁虛而入了!

軍中遊騎稟告,匈奴人並沒有離開,而是駐紮黃河西岸,窺視著漢軍的動靜,而且準備木筏、修理軍械,隨時殺一個回馬槍,對於黃河東岸的土地,他們還沒有死心呢!

蕭逸是個三流穿越者,沒有作弊器,沒有金手指,也不會剪紙為馬、撒豆成兵,不過嗎,有一句話說的好: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心思用到了,老天爺也會幫忙的!

“啟稟大司馬,有人馬自常山郡而來,軍中豎一面‘張’字帥旗,前鋒已經到達馬邑,究竟是戰是和,還請速速定奪!”

“來的正好!--傳令下去,讓他們在城外駐紮,不得靠近我軍營地,再派人送些肥羊、美酒,好好的犒勞一下!”

“諾!-謹遵軍令!”

………………………………………………………………………………

“隆!--隆!隆!”

馬邑城東-大道之上,一支龐大的隊伍在行進中,塵土飛揚,人喊馬嘶,前後相連數十裏,起碼有一二十萬人馬,緩緩西進,直逼馬邑!

讓人驚訝的是,這支隊伍不是曹軍,也不是袁軍,裝束雜亂,隊列不整,除了身披甲胄、手執兵器的士兵,還夾雜著衣衫襤褸、肩扛農具的婦孺百姓,與其說是一支軍隊,不如說是一群難民!

在隊伍的最前面,豎著一面杏黃色大纛旗,正中一個鬥大‘張’字,殷紅如血,龍飛鳳舞,底下另有八個字: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旗幟下一員大將,頭戴渾鐵盔,身披精鋼鎧,手持三尖兩刃刀,坐下卷毛黃驃馬,相貌英俊而張狂,正是黑山黃巾首領-張燕!

張燕,本姓褚,常山真定人,‘天公將軍’張角之徒,後改姓為張,剽捍驍勇,敏捷過人,軍中稱為“飛燕”,張角兄弟戰死之後,張燕帶領殘余部眾,繼續的對抗朝廷,試圖完成黃巾大業!

不過嗎,張燕的運氣不好,幾次率眾舉事,全都遇到了蕭逸,結果兵敗逃亡,部眾離散,白白給人做了嫁衣,看在往日交情上,蕭逸沒有趕盡殺絕,總是給他留一條活路!

兩年之前,蕭逸潛伏到河北,收編了幾十萬黃巾軍,渡河南下之時,讓張燕帶一支人馬,繼續留在常山、雲中一帶,倚仗山區地形,與敵軍相周旋,擾亂袁軍的大後方!

曹軍大舉北伐之後,趁著袁軍全力禦敵、後方空虛之際,張燕再次起兵舉事,攻占城池,裹挾人口,占據了常山、雲中、幾郡之地,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蕭逸進攻馬邑之前,就派人聯絡過張燕,讓他率眾來歸,助自己一臂之力,而且許下承諾:保他榮華富貴,封妻蔭子!

不過嗎,張燕口頭答應了,卻遲遲的按兵不動,一是心存忌諱,不想放棄黃巾大業,轉而投靠大漢朝廷;二是戰局混亂,認為並州的戰事上,曹軍沒有必勝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