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白龍魚服,真假丞相!

匈奴人民風彪悍,精於騎射,一直是草原霸主,屢屢與漢王朝對抗,雙方戰事不斷,屍山血河,誰也奈何不了誰,只好定下盟約:‘長城之內,冠帶之室,皇帝治之,長城之外,引弓之民,單於治之!’

東漢建武二十四年,漠北草原發生了大幹旱、大瘟疫,人畜渴死、餓死、病死不計其數,匈奴國力急轉直下,進而分裂成南、北兩部,北匈奴桀驁不馴,西出阿爾泰山,橫掃歐洲大陸去了,南匈奴向大漢稱臣,遷移到長城附近,繼續遊牧生活!

八年之前,趁著漢室內亂,匈奴人入侵並州,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結果雁門關一戰,他們遭受到了重創,將士戰死兩萬多人,受傷者不計其數,就連大單於-於夫羅,也讓蕭逸一箭射成重傷,不久創口崩裂,失血過多而死了!

於夫羅死後,匈奴實力一落千丈,失去了霸主地位,而後在新單於-劉豹帶領下,盤踞在河套平原地區,休想生息,積蓄力量,逐漸恢復了實力,擁有精騎十萬之眾!

烏丸人、鮮卑人本是東胡部落,也屬於遊牧民族,西漢高祖元年,匈奴大單於-冒頓,出兵偷襲東胡王庭,盡掠其草原、屬民、牲畜,部分東胡人不甘滅亡,向東遷移到了烏丸山、鮮卑山,後來以山名為部落名,形成了烏丸、鮮卑兩個民族!

烏丸人、鮮卑人一直臣服於匈奴,屬於奴隸部落,每年進貢牛羊、馬匹、美女,日子過的苦巴巴,直到最近十幾年,匈奴人日落西山,烏丸、鮮卑兩部逐漸崛起,各有部眾十余萬,精於騎射者數萬人,時常騷擾大漢東部邊界,搶掠一些工匠、糧食、鐵器!

遼東集團首領-公孫度,本是一名地方官吏,趁著漢室傾頹、中原大亂之際,擁兵自重,成為一方諸侯,此人有一定軍事才能,向東攻打高句麗,向南欺壓‘三韓’,占據了上千裏土地,擁有精兵七八萬人,實力不可小覷!

匈奴、烏丸、鮮卑、遼東四大集團,自西向東,依次分布在長城外圍,後來中原大亂、諸侯爭霸,袁紹雄踞河北四州,擁兵數十萬之眾,他們就依附於袁氏,進貢一些牛羊、馬匹,交換漢人的絲綢、鐵器!

袁紹為了統一中原,也在拉攏四大勢力,還以大將軍名義,冊封匈奴、烏丸、鮮卑三部首領為單於,又加封公孫度為遼東太守、武威將軍,算是互相合作,互相利用吧!

遊牧民族,崇尚野獸法則,一向只尊重強者,官渡大戰之後,袁氏一蹶不振,曹營迅速崛起,眼見於此,他們順風轉舵,派人來到許昌城,想要依附於曹營,這就是以往經過!

“匈奴人、烏丸人、鮮卑人,還有遼東-公孫氏,狼子野心,見利忘義,此番來到許昌城,除了稱臣納貢,恐怕還有別的圖謀,我等要小心一些了!”

郭嘉面色陰沉,冥思苦想著對策,對於遊牧民族,他是一千個、一萬個不相信的,流血的教訓太多了!

“漢家禮儀之邦,卻不畏懼戰爭,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刀,不管何方勢力,誰敢亂伸爪子,我就拔刀剁了它!”

蕭逸面色鐵青,言語隱隱帶著殺機,當初的臥虎亭、還有老道師傅,就毀在匈奴人手中,血海深仇,豈能不報?

“就怕四方勢力圖謀不成,反而聯絡袁紹去了,雙方一旦結成同盟,對咱們的北伐之事,可是大大的不利呀!”

“袁紹雖然混賬一些,好歹是名門望族,與蠻夷部落結盟,他丟不起那個人,否則的話,天下人人得而誅之!”

………………………………………………………………………………………………

“這件紅色袍服不行,太過儒雅了,沒有王者之氣,震懾不住四方蠻夷!”

“快取老夫的盔甲來,還有寶劍、短刀、戰靴……怎麽就差點威儀呢?”

………………………

相府後堂中,曹操站在一面銅鏡前,在七八名侍從幫助下,正在不斷的換衣服,準備接見四部使者!

漢官威儀,天下皆知,要想折服蠻夷使者,掌握外交主動權,必須裝扮的威武、雄壯,讓他們看看大漢丞相的風采,問題是,曹操頻繁的換裝,盔甲、禮服、吉服、儒衫……全都試過一遍了,就是找不到一點感覺,氣的把銅鏡都踢了!

忙活了半天,曹操終於放棄了,不是衣衫問題,也不是銅鏡問題,而是自己的問題呀,容貌太差、氣質不佳,怎麽裝扮也白搭,親爹媽不給力,自己又能奈何?

平心而論,曹操文能治國,武能安邦,歌賦上也頗有造詣,遠勝各路諸侯數籌,就是比起歷代明君,也不遑多讓呢,可是說起容貌嗎,那就慘不忍睹了……

身材矮小,膚色黝黑,大腦袋、短眉毛、細眼睛、塌鼻梁,一副闊海口,兩排芝麻牙……估計出生的時候,把‘顏值’落娘胎裏了,說他是中人之姿,那都昧良心了,一句話:望之不似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