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諸子百家,再分雌雄!

人乃萬物之靈,頭腦聰明,心靈手巧,上可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無論多難的事情,只要用心思考,必有破解之道,如果一個人辦不到,那就群策群力,人必勝天!

“大漢立國四百載,國祚綿長,根深蒂固,猶如一株參天大樹,主幹粗壯,枝葉繁茂,急切間難以動搖,要想砍伐大樹嗎,必須從根部入手……根莖一斷,大樹必死!”

三人皆是漢臣,討論取代之道,難免會有一些尷尬,郭嘉不虧‘鬼才’,把大漢比喻成一株樹,即恰當,又生動,還避開了‘亂臣’之名,真可謂一舉多得!

“奉孝言之有理,大漢是一株百年古樹,根深蒂固,不容小覷,可惜呀,這株大樹生病了,百蟲吞噬,枝葉枯萎,眼看就壽終就寢了!”

對於大樹言論,曹操很是滿意,自己的人生目標,就是砍伐這株樹,做一架通天梯子,帶領著曹氏宗族,爬上九重雲霄!

世人皆知,樹的要害是根莖,只要根莖砍斷了,那怕是參天大樹,也會轟然倒塌下的,問題是,大漢王朝的根莖,又是什麽呢?

劉氏祖先的福蔭嗎……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漢家江山傳承至今,歷經了二十四代皇帝,祖先的福蔭再濃厚,也該消耗幹凈了吧?

大漢皇帝的權威嗎……黃巾之亂以來,諸侯爭霸,民不聊生,小皇帝東奔西走,惶惶不可終日,猶如喪家之犬一般,皇室權威,蕩然無存,若沒有曹操坐鎮,天下不知幾人為帝,幾人為王?

漢家這株大樹,歷經風雨,屹立不倒,甚至是起死回生,靠的是天下人心,只要人心不滅,國祚自然不斷,而聚攏人心的,正是儒家‘三綱五常’,換而言之,只要打破儒家思想,就能取代大漢江山!

破解之法找到了,曹操、蕭逸、郭嘉一點沒有歡喜,反而愁容滿面,平心而論,他們寧願鏖戰百萬雄兵,也不想碰儒家這個龐然大物!

儒家學派,歷史悠久,孔夫子‘開設私學,教授弟子’以來,門徒不斷增加,影響日益擴大,壓制住了其他學派,大漢武帝時期,為了聚攏人心,鞏固統治,接受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國策,至此,儒家一飛沖天,成為了正統思想!

儒家思想,以忠義、仁愛為核心,推崇皇權至上,忠君愛國,對於維護社會道德,聚攏天下人心,起了很大的作用,深受統治者歡迎,還有禮、樂、射、禦、書、數……君子六藝,對於傳播文化,開啟民智,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堪稱是民族精神脊梁呢!

當然了,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儒家也有一些糟粕,鼓吹愚忠愚孝,禁錮人性自由,貶低婦女地位……尤其一味追求仁愛,閹割了民族尚武精神,原本如狼似虎的漢兒郎,變成了搖頭晃腦的書呆子,這就是儒家做的好事了!

要想打敗一種思想,武力最是簡單有效了,千古一帝-秦始皇,為了推行愚民政策,曾經‘焚燒書籍,坑殺儒生’,使得儒家元氣大傷,幾乎斷絕了傳承,也為之後的統治者,提供了一個壞榜樣:‘刀子無法戰勝儒學,卻可以殺掉儒生!’

不過嗎,時過境遷,再想靠武力壓制儒家,已經是不可能了,幾百年的發展壯大,儒家子弟遍布天下,朝廷文職官員,儒家占據了七成以上,就連許多統兵大將,也信奉儒家思想,沒事抱著卷《論語》,以風雅儒將自稱呢!

不客氣的說,如果相府頒布‘禁儒令’,不出十天,天下皆反,那個時候,曹操、蕭逸、郭嘉只能做一件事,不停的鎮壓叛亂,此起彼伏,無止無休,還要背上萬世罵名,不要忘記了,儒生們握著筆杆子,最善於扭曲歷史、粉刷歷史!

要想取代漢室江山,必須打破儒家綱常,重建道德觀,奪取話語權,問題是,天下間有什麽力量,可以對抗儒家思想呢……答案是,以思想戰勝思想!

“當初的漢孝武帝,為了加強皇權,鞏固統治,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數百年的政治扶持,致使儒學一家獨大……咱們何不反其道行之,打破思想至酷,放開學術自由,再來一次百家爭鳴呢?”

蕭逸摸著小黑臉,提出一個驚人之舉,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對於教化百姓,的確功不可沒,不過嗎,一枝獨秀,不是好事,百花齊放,方為盛世!

西周末年,王權衰落,諸侯爭霸,戰亂不斷,奴隸制度瓦解,社會發生了劇變,也引發了思想大爆炸,一些有識之士,面對社會問題、人生問題等,提出了各種辦法、思想,這就是‘諸子百家!’

諸子百家:是各種派別的總稱,據《漢書·藝文志》的記載,有名字的學派,共計一百八十九家,其中流傳較廣、影響較大的十幾家:法家、道家、墨家、儒家、兵家、雜家、農家,醫家,陰陽家,縱橫家、小說家……百家爭鳴,人才輩出,各顯身手,燦爛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