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殺降不祥,罪孽纏身!

此番官渡之戰,曹軍大獲全勝,斬首八萬有余,逼入黃河十幾萬,至於投降的戰兵、雜役、民夫……人數高達五十余萬,皆為河北青壯男丁,如何處置眾多的俘虜,就成一個難題了,按照戰爭法則,辦法無非三種:收編、釋放、坑殺!

上策是收編,五十幾萬男丁,就像當初的黃巾軍一樣,驍勇者收入軍中,補充兵員損失,日後征戰四方;其余人安置地方,開荒種田,繳納賦稅,增加國庫的收入,曹營集團迅速崛起,靠的就是這種‘屯田政策!’

不過嗎,今日不同於往日,以前成功的經驗,未必能復制過來呀,大半年的戰爭,消耗了無數的糧草,各地府庫空空如野,幸虧蕭逸弄到了一批糧食,這才勉強的維持下來,曹軍將士尚且半饑半飽,那有余糧養活幾十萬俘虜呢?

再說了,這些俘虜的父母妻兒,全在河北一帶生活,強行收編過來嗎,一旦時間久了,思鄉心切之下,難免出現大量的逃兵,甚至引發暴動,幾十萬人一起造反,後果不堪設想呀!

中策是釋放,讓他們回到河北,與父母妻兒團聚,如此仁義之舉,必然獲得好名聲,曹軍也能節省糧食,不過嗎,河北路途遙遠,地方殘破不堪,幾十萬俘虜釋放之後,能有一半人回到家鄉,那就是神仙保佑了!

就算他們回到了家鄉,也未必是一件好事,袁紹戰敗之後,為了恢復力量,必然大規模的征兵、征糧、征稅,這些人不是重新入伍,繼續與曹軍對陣沙場,就是落草為寇,靠著打家劫舍為生,絕不會有一個好下場!

對於曹軍來說呢,釋放了幾十萬俘虜,等於多出了幾十萬敵人,以後大軍北伐,必然是血戰不斷,不知有多少將士,因此隕落沙場?

下策就是坑殺,效仿當初的‘殺神’白起,大戰獲勝之後,盡屠對方降兵,華陽之戰,斬首三晉聯軍十三萬,伊闕之戰,斬首韓、魏聯軍二十四萬,尤其是長平之戰,一舉坑殺趙兵四十萬,創造了戰爭史記錄,五百多年過去了,華夏大地上名將輩出:蒙恬、項羽、韓信、衛青、霍去病……沒有一人打破紀錄!

大戰之後,屠殺俘虜,即節約了糧食,又可免除後患,可謂是‘死了死了,一死百了’,不過嗎,坑殺俘虜,有傷天和,難免留下萬世罵名,何況是五十幾萬人呀,絕對殺到肝膽俱裂,曹軍將領之中,誰人有此魄力,打破白起的殺人記錄呢?

……………………………………………………………………………………………………

曹軍大營-中軍帳內,燈火閃爍,氣氛凝重,一群文武重臣沉默不語,都在反復盤算著,三種辦法之中,那種更加可行,又是誰來執行?

凡是有點腦子的人,都明白如何選擇,三條計策之中:上策不能行、中策不可行、下策不好行,問題是,明知不可行,又不得不行呀,抓住的幾十萬俘虜,必須有個處置辦法吧,互相比較之下,下策的危害最小,也是最實際的選擇了,養不起、放不走、只能殺掉了!

一想到要坑殺五十幾萬人,打破‘殺神’白起的記錄,眾人的反應不一樣了……曹彰、曹植渾身顫抖,小臉煞白,有心躲到父親身後,又怕惹來眾人恥笑,只好靠到了蕭逸身邊,想要獲得一點安全感!

張郃、高覽渾身緊繃,面如死灰一般,關押的眾多俘虜中,有他們的舊部人馬,有多年的好朋友,甚至有親族子弟,若是全部坑殺掉,他們又該如何呢--有心求情,資格不夠,放任不管,良心不安!

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一群將領,則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想要搏取這份威名,可是反復考慮之後,不禁又泄氣了,他們也是軍中悍將,殺上千八百人,不費吹灰之力,殺上兩三萬人,狠狠心也沒問題,可是殺掉五十多萬人,屍積如山,血流成河,想想就肝膽俱裂,他們沒有那份魄力呀!

古語雲:‘殺降不詳,冤孽纏身,天道有常,必有後報’,翻開青史看一看,凡是殺降的將領,從來沒有好下場,白起賜死,項羽自盡,縱然是英雄蓋世,也難化解無盡冤孽,這算是因果循環,也是天意民心!

試想呀,坑殺了五十多萬人,他們的親人、朋友,起碼幾百萬人,還有正義之士、厭惡殺戮之人,又何止千萬人呢,必然對兇手恨之入骨,整個大漢天下總人口,也不過兩千萬左右,如果有一半人恨你,就算是蓋世英雄,也要死無葬身之地了,這就是白起、項羽身亡的原因!

曹軍上下,悍將如雲,誰人有此膽量,一次殺掉五十多萬人,惹來無邊的冤孽呢,縱然是大漢丞相-曹操,恐怕也無此魄力吧,除非是一位執掌人世殺伐,萬般罪孽不沾身之人,才能夠擔此重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