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姑蘇台上

“咚!--咚咚!”

“嗚!--嗚嗚!”

江東-吳郡-姑蘇台,戰鼓如雷,號角連綿,一隊隊的鐵甲兵匯聚而來,組成一座整齊的四方大陣,刀槍如林,寒光閃耀,殺氣直沖雲霄,高台上插著一面赤色大纛旗,正中一個鬥大的‘孫’字,迎風飄揚,號令三軍!

‘姑蘇台’始建於春秋末期,是吳王-夫差的一座行宮,為了安置西施、鄭旦兩位美人而建造,高達三百余丈,寬一百八十丈,殿宇樓台,富麗堂皇,九曲台階,互為溝通,栽有四季之花,八節之果,香飄數裏,真猶如天上仙境一般!

為了建造這座姑蘇台,吳國消耗了大量的財力、物力,累死的民夫多達數萬人,弄的百姓們怨聲載道,國家實力一落千丈,相反的,仇敵越國實行‘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國策,積蓄力量,磨刀霍霍,窺視著北方的鄰居!

之後吳王-夫差北上爭霸,都城空虛無比,趁此機會,越王-勾踐出兵偷襲,一舉攻破了吳國,夫差愧對列祖列宗,以黑紗覆面,拔劍自盡,輝煌的姑蘇台也成了一片廢墟,只留下殘垣斷壁,向後人講述著‘吳越爭霸’的往事!

山越造反之後,孫策把中軍帳紮在了姑蘇台,以此為軍政治所,調集兵馬,籌備糧草,準備出征的事宜,放著舒服的將軍府不住,反而紮營在一片廢墟上,原因有二:

其一,姑蘇台位置極佳,西臨太湖,三百裏碧波蕩漾,可以駐紮大量的戰船;西近方山,綿延百裏,易守難攻,乃是天然的軍事防線,姑蘇台的地勢很高,能夠俯瞰周圍二百余裏的情況,用來調遣人馬,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其二,則是為了激勵士氣,吳、越兩地相鄰,語言互通,風俗相近,可是因為歷史上的原因,彼此之間始終有個疙瘩,吳人心中有亡國之恨,認為越人是一群山猴子,行為卑鄙無恥;越人則以勾踐大王為榮,崇尚‘臥薪嘗膽’的精神,仇視生活富庶的吳地百姓!

孫策就是利用這種民族矛盾,把大營紮在姑蘇台上,激發吳人的怒火,這一招果然有用,聽說出兵討伐世仇,吳地青年踴躍參軍,商人捐錢,地主捐糧,上下一心,士氣高昂,未開戰先添了三分勝算呀!

………………………………………………………………………………………………………………

姑蘇台--中軍大帳!

孫策端坐在帥位上,頭戴盤龍赤金盔,身穿精鋼連環鎧,披著大紅色的鬥篷,腰橫青冥寶劍,一舉一動之間,英氣勃勃,雄壯如獅,不愧是威震四方的‘小霸王!’

側位上坐著周瑜,頭戴紫金冠,身穿魚鱗鎧,披著潔白的鬥篷,腰懸一柄青鋒寶劍,粉面如玉,英姿勃發,盡顯一代儒將風範!

二人是結拜兄弟,情同手足,每次中軍帳議事,總是坐在一起,共同接受部下的跪拜,以至於有人評論說:“孫郎、周郎,如同一體,富貴共享,生死不離,除了老婆是分開的,余者皆可共享!”

大帳兩側,分列著江東集團的重臣們,武將有程普、黃蓋、韓當、周泰、甘寧、太史慈……,即有孫堅留下的舊部,也有孫策新招納的將領,一個個盔明甲亮,精神抖擻,目光中全是濃濃的戰意!

文臣則有張昭、張纮、顧雍、步騭、闞澤、虞翻……有些是江東士族,有些是流亡北士,如今都成為了小霸王的謀士!

“吳越世仇,刻骨銘心,如今山越作亂,侵擾城池,劫掠百姓,我等吳地男兒豈能坐視不理,本將軍要出兵討賊,保境安民,也為當年的夫差出一口惡氣!”

孫策的軍事會議,就跟打仗沖鋒一樣,單刀直入,沒有任何的廢話,眾人也可以暢所欲言,不用擔心得罪誰?

“山越之亂由來已久,反反復復,沒有休止,以將軍之神威,加上將士們的英勇,打敗山越容易,要想根除這群山猴子,卻是千難萬難呀!”

張昭久居江東,對山越的事情最有發言權了,按照以往的經驗,大軍開拔過去,越人就會逃的無影無蹤,等到大軍返回了,這些家夥又繼續鬧事,無休無止呀!

“哎!……山越之患,百年難平,後方不安,如何爭霸呢?”

聽完這番話,江東重臣們一陣嘆息,山越之亂除了禍害百姓,難以根除之外,還有一個大危害,就是拖住了江東集團的腳後跟,讓他們難以騰出精力,向外擴充地盤!

自從占據江東之後,孫策勵精圖治,麾下馬、步兵超過了十萬,水軍也有三萬之眾,大小戰船上千艘,就以綜合實力而論,也算是一方霸主了,至於統兵征戰的本領,在諸侯中更是數一數二,足與曹操、袁紹相匹敵!

可是出征壽春也好,征伐夏口也罷,吳軍從未超過五萬人馬,剩下的軍隊必須留守老巢,用於防備山越作亂,機動兵力不足,難以擴大戰果,這也是孫策攻克夏口之後,沒有進取荊州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