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河北忠臣

鄴城-大將軍府-大堂上!

袁紹全身披掛,手握寶劍,端坐主位,俊朗的臉上陰雲密布,黑的就像鍋底一樣,面前擺著一副牛皮地圖,標注著河北的局勢情況,只能用四個字形容--慘不忍睹!

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自從聯軍討伐董卓之後,先以詐術取冀州,進而稱霸河北,錢糧充足,文武眾多,麾下兵馬數十萬之眾,在整體實力上,冠絕各路諸侯,乃是名副其實的天下霸主!

可惜-天道無常,時勢逆轉,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袁軍先敗於青州,折損兵馬數萬,緊接著出兵涼州,再次遭受慘敗,大將顏良、文醜陣亡,謀士逢紀被俘,人馬死傷了十多萬,百姓哭號日夜不停,袁氏聲望一落千丈,霸主之位搖搖欲墜!

更加嚴重的是,除了損兵折將,還消耗了大量的軍械、錢糧,為了支援西涼之戰,袁氏強行征調民夫三十余萬,日夜不停的運送物資,千裏長途,艱辛無比,活活的累死了數萬人,百姓破家者不計其數!

黑山黃巾能夠舉事成功,迅速的席卷了數郡之地,跟袁氏的暴政有很大關系,百姓們反正也沒活路了,不如跟著造反,也許還有一線生機!

看看地圖上的形勢吧,黑山黃巾作亂,占據了常山、中山兩郡,正在猛攻巨鹿城,一旦此地失手,這些‘蝗蟲’就會席卷冀州南部,袁氏老巢-鄴城也會受到威脅!

並州最近出現一支‘赤水黃巾’,搶占城池,四處遊擊,上黨守將呂曠、呂翔命喪其手,刺史-高幹數次出兵討伐,都沒能撲滅對方,反而連吃敗仗,弄的狼狽不堪!

還有中原地區,趁著河北內亂,曹操出動十萬重兵,以夏侯惇為征北將軍,駐紮官渡,虎視四州之地,讓人提心吊膽,日夜不得安寧!

此外,幽州刺史-袁熙送來軍報,塞外的匈奴人也有異動,自次王-趙浪出動數萬鐵騎,沿著邊界不斷轉悠,似乎有南下之意,長城駐軍點燃了狼煙,日夜戒備,以防不測!

如今的袁氏集團,就像一艘四處漏水的巨船,有心搶救修補,卻不知如何下手,如此下去,恐怕有沉沒的危險呀!

“局勢危機,刻不容緩,再不有所作為,袁氏死無葬身之地矣,諸位有何良策,還望有以教我,本初多謝了!”

袁紹好謀無端、外寬內嫉、私心又強……,有很多的缺點,可他並不是傻子,生死存亡之際,終於放下了架子,向一眾文武虛心問計!

“孩兒不才,願統十萬精兵出征,一舉剿滅黑山黃巾,而後北禦匈奴,南擋曹操,確保河北平安無事,也好為父親大人分憂!”

三公子袁尚站了出來,揚起了英俊的小臉,劍眉高挑,器宇軒昂,話語霸氣的一塌糊塗……

很可惜,袁尚說完之後,大殿上沉寂無聲,一眾文臣武將,有的擡頭望天,有的低頭看地,還有人眯著眼睛裝睡,沒一個呐喊助威的,就連袁紹也是沉默不語,只是揮了揮手,示意兒子退下去,別再丟人現眼了!

西涼之戰,讓眾人看清了一件事情,三公子袁尚就是一個繡花枕頭,外表鮮艷,一肚子草包,要是讓他統兵出征,必然壞了大事,出去多少損失多少,就連大將軍袁紹也動搖了,自己的家業再大,也禁不住一個敗家兒子呀!

“自古以來,攘外必先安內,曹軍出兵官渡,不過虛張聲勢而已,大公子袁譚統兵十萬鎮守,可保無恙,當務之急,立刻救援巨鹿,蕩平黑山黃巾,內患一除,外敵自退!”

謀士審配站出來,提出一個‘安內攘外’的計策,以河北集團的實力,只要內部穩定下來,北方的匈奴也好,南邊的曹操也罷,皆不足為慮!

“先除內患,再平外賊,卻是上上之策,不過嗎,河北連年征戰,實力損耗巨大,想要出兵討伐黃巾,只怕心有余而力不足呀!”

沮授也站了出來,提出一個最大的難題:缺兵、少糧、沒有軍械,如何出兵作戰呢?

袁氏坐擁四州之地,麾下兵馬四十余萬,實力雄厚,按理說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問題是,兵馬雖多,地盤也大,四面禦敵,又連吃敗戰,根本抽調不出機動兵力了!

大公子袁譚偷襲徐州失敗,損兵數萬,自己也被生俘了,雖然放了回來,袁紹出於面子問題,也全力壓制此事,可大家心裏明白,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大敗戰!

緊接著,三公子袁尚出征西涼,十五萬大軍一敗塗地,逃回來的不足三萬,其余的全變成累累白骨,留在河西走廊了!

兩場敗仗下來,袁軍損失兵力十五萬之多,可以說是傷筋動骨了,更讓人郁悶的是,兩場大敗戰,全都是折在一個人中,‘鬼面蕭郎’真是袁家的克星呀!

剩下的軍隊,袁熙統兵五萬,防備北方的匈奴人,高幹統兵五萬,正在鎮壓並州的民變,袁譚統兵十萬,駐守黃河沿岸,防備曹軍偷襲,真是一兵一卒也抽調不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