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人不歸,人頭歸!

‘鬼面蕭郎’攻破敦煌郡,陣斬敵酋-葉落紇,屠殺羯人十四萬之眾,盡滅其族,屍骨築成一座巨大的‘京觀’,威懾四方,消息傳出,西涼震驚,天下震驚!

有人出言贊嘆,認為蕭逸屠滅異族,收復失地,保大漢疆土金甌無缺,這樣的功績,足與‘冠軍侯’-霍去病北逐匈奴相媲美了,堪稱大漢戰神!

也有人謾罵不休,認為蕭逸的手段過於殘暴了,血屠千裏,滅人全族,有損大漢王朝仁愛之風,根本算不上什麽名將,頂多是一個嗜血的劊子手罷了!

贊美也好,謾罵也好,‘鬼面蕭郎’的大名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朝廷史官正式備文,記載這位大都督的往事,垂於青史,民間文士也四處搜集材料,撰寫野史,品評功過,自成一家之言!

還有一些無良文人,專門研究艷史,對蕭逸推倒許多美人的事跡,詳細描寫,添枝加葉……,久而久之,竟然編成了一本書籍,就叫《無愁艷史》,傳播四海,抄寫無數,成為許多少年男女的啟蒙讀物,源遠流長!

名載史冊,世人皆知,縱然千萬年之後,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男兒至此,不負大丈夫之志矣!

……………………………………………………………………………………………

“嗚!……嗚!嗚!”

安定郡-袁軍大營,旌旗如雲,號角不絕,自從蕭逸大獲全勝的消息傳來後,袁軍將士就成了驚弓之鳥,一改往日的頹廢之氣,迅速進入戰備狀態,就連風流倜儻的三公子-袁尚,也離開了溫柔鄉,入住軍營了!

中軍大帳-密室中,袁尚、逢紀、審配、顏良、文醜,五個人圍坐一起,正在商議軍機大事,他們重點探討的,就是桌案上放的一封鴻翎密報!

密報是蔣奇派人送來的,裏面敘述了蕭逸統兵西征途中,遇到的各種困難,以及應對的策略,獲得的戰績,還有大軍的傷亡情況,尤其枯水川之戰,描寫的詳細無比,可信度極高!

此外,密報中還透露一個重要信息,蕭逸獲勝之後,正在敦煌郡修整人馬,大肆犒賞三軍,後方重鎮玉門關,則交給了大將高順駐守,蔣奇恰好是副將,控制著一個城門的防守!

這可是天賜良機呀,對方的後路上,竟然有一支己方人馬駐紮,刺探虛實,扼守要害,作用之大堪比十萬大軍!

事到如今,西涼戰局已經徹底明朗了,蕭逸連戰連捷,一路橫掃過去,原來的各方勢力,或者拱手歸順,或者煙消雲散,剩下的就是袁家十五萬人馬,至於‘兩家和好,平分西涼’的誓言,誰也沒當真過,天無二日,民無二主,最後的決戰就要開始了!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蕭逸戰勝強敵,自身損耗必然不小,大勝之後,其心必驕,其志必懈,趁其不備,卻是一個偷襲的好機會呀!”

逢紀從懷裏取出一份西涼軍略圖,用手輕點金城,又一拳砸在玉門關,這兩個地方就是全局的關鍵了!

“我軍可以兵分兩路,一路攻取金城,此地防守空虛,守將梁興是個反復無常的小人,許下官職、厚利,不難收服,只要占據此城,就可以號令西涼十二郡,占得一個先手!

另一支人馬長途奔襲,穿越河西走廊,直奔玉門關,趁守軍不備,與蔣奇裏應外合,一舉奪城,徹底截斷蕭逸的歸路,只要糧道斷絕,不出一個月,他的十萬人馬就會不戰而敗!”

“元圖言之有理,沙場決戰,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趁著蕭逸元氣未復,大軍疲憊不堪,正是決一死戰的好機會,一旦讓這頭‘貪狼’恢復氣力,調頭殺奔過來,恐怕就無人能擋其威了!

再者,三公子占據安定、北地兩郡之後,大軍毫無進展,拖延歲月,消耗糧草,大將軍那裏恐怕也不好看,有些小人必然會搬弄是非,一旦後方有變,悔之晚矣呀!”

審配手捋長髯,目光閃動,與前方的戰事相比,他更加擔心後方,自家主公的性格,優柔寡斷,耳根子又軟,讓人難以放心呀!

自從曹操巡視延津、檢閱駐軍之後,鄴城一日三驚,安全起見,大公子袁譚統兵十萬,駐紮黃河沿岸,監視曹軍的一舉一動!

戰場變成了兩處,物資的消耗必然倍增,原本用來支援袁尚的軍械、糧草,也全送到袁譚那裏去了,後勤短缺,十五萬大軍就成了絕乳之嬰,隨時有餓死的危險,持久戰是打不成了,必須速戰速決,一舉蕩平西涼!

兩大謀士全部主戰,戰略布置也很高超,袁尚不禁心動了,既然如此,鬼面蕭郎,咱們就決一死戰吧!

“文醜將軍聽令,統領七萬人馬,進攻金城,奪下西涼第一巨邑!

本公子親率八萬人馬,以顏良將軍為先鋒,逢紀先生為謀士,長途奔襲,奪取玉門關,切斷蕭逸的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