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4章 縱橫四海

看著這漫天的沙礫,低矮的夯土城墻,雖是人流如織,穿著各色服色之人,或牽著駱駝,或是步行,用各種不同的語言,彼此的呼喚。

儒生們在此時……竟覺得精疲力竭。

哪怕是他們穿越重重險阻,哪怕是他們穿過了沙漠和草原的時候,雖是艱辛,卻依舊是滿懷著希望的。

在他們看來,這裏定是一個富庶的地方,可現在……

這裏沒有火車,甚至沒有精致的車馬,沒有舒適的瓷磚,這裏一片荒蕪,什麽都沒有。

吃的……便是硬邦邦的餅子,咬一口,如石頭一般,便是連喝的水……竟是不煮熟的。

當地的卡夏,似乎是奉命招待他們,可來此的儒生太多,雖是給與了糧食,卻也未必會大擺筵席,因此,許多儒生感覺自己的牙都要磕了。

這兒沒有茶,只好將就著冰涼的井水一口下肚。

此時,他們蓬頭垢面,形同乞丐。

用不了多久,他們開始懷念起了在大明的日子,各種各樣的飯菜,呀,現在若是能讓他們嘗一口松軟的米飯,哪怕不是細米,而是糙米,那……也不知該有多香。

他們被送入了本地的同文館。

同文館裏有上百個孩子在此入學,這想來都是本地富裕人家子弟,他們咿咿呀呀的學著漢話,教授人讀書的先生,是個老儒生,聽說又有人來,倒是顯得不太熱情了。

起初的時候,見到家鄉中的人來,格外的親切,噓寒問暖,關懷備至,可漸漸的,他察覺到了有點不對味,怎麽來了這麽多,三三兩兩的,隔三岔五就有人,這儒生來的多了,自己可就不稀罕了。

比如這同文館裏,原來只有他一個人教授,雖是辛苦,卻是一言九鼎,備受尊敬。

等慢慢的,來了第二個,第三個,第四五個人時,便難免有一些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之感。

偏偏,這些話,他有些說不出口。

新來的儒生,卻是殷勤的尋這先生打探消息。

聽到就在不久之前,埃及的卡夏不服奧斯曼皇帝,認為皇帝不服傳統,因而起兵叛亂。

聽到此處,許多人都不約而同的倒吸了一口涼氣。

可又聽說,奧斯曼皇帝調集了來自塞爾維亞以及希臘和保加利亞等地的禁軍,很快就平定了判斷,並且將埃及的卡夏腦袋砍了下來,將他的屍首挫骨揚灰。

隨即,皇帝頒布了新的旨意,繼續推行儒學,凡有反對的人,則以謀逆大罪論處,皇帝又親自召開了筳講,命儒生為他講學。

甚至,新的科舉,選中了一百多個進士,其中漢儒就有八十多名。

在安卡拉,一個陳彤的儒生,被封為安卡拉卡夏。

起初的時候,自是有許多的怨言,不過很快,塞爾維亞人以及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人願意接受儒學。

這位先生說到奧斯曼的形勢,倒是信手捏來。

作為讀書人,大局觀還是有的。

他繼續道:“這些什麽亞人,和我們漢人一般,都是少數,他們大多是被帝國征服,因而,逆來順受,對於他們而言,與其被那些皇帝的本族人欺壓,倒不如,支持我們大一統,唯有一統,不分漢夷,他們方才有立足之地,其他各區,大抵也都如此,再加上,蘇萊曼皇帝文治武功,哪怕是那些不服從的人,也不得不表面順從。”

這麽一說,倒是給了許多儒生一些信心。

他們現在將繼續啟程,前往安卡拉,在那裏,他們將施展自己的才能。

唯一美中不足之處就在於,隨行的許多仆役,早就逃了大半,便連書童,逃亡的也是極多,這沒有仆役倒也罷了,可沒有書童,卻是天塌下來的事。

因而,一些儒生開始尋了本地卡夏,要求卡夏予以一些書童,供之驅使。

……

時間轉眼已過去了兩個月,天氣變得冷冽了起來。

周坦之的養豬作坊,已經開始籌建。

他有了一群左膀右臂,又開始培育了一批骨幹,慢慢的,開始引進子豬。

所有的子豬,都是經過了精心的挑選,因為子豬的育種,也是極大的問題。

那些強壯的子豬,自是保留下來,作為種豬,只是可憐那些不夠強壯的,或者說,不夠懶惰,不肯躺著就吃,吃了便睡,連哼哼聲都比較大的,則統統送去閹割。

這是一種淘汰的過程,只有最懶最饞,最不曉得思考,也最沒有前途的豬,方可留下他們的子孫後代,但凡稍有一絲想法,勤快一些的,則需斷子絕孫。

這個過程,甚是血腥。

方繼藩倒是不怎麽關心這些外界的消息,近來天氣格外的寒冷,在這種日子裏,方繼藩自是睡到了日上三竿。

而作為方繼藩的弟子和當今太孫,朱載墨已是成年,已有十七歲了,個子很高,很壯士,十多年的磨礪,讓他渾身上下多了幾分與眾不同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