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49章 勞苦功高

西山的教育,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認,這是極成功的。

人們將朱載墨的改變,起初歸功於他的聰明才智。

可現在……許多人才後知後覺,原來……這都是西山教育的功勞。

方繼藩哪怕再不靠譜,可他教授門生子弟的本事,卻是令人為之贊嘆,在場的,只怕再沒有一個敢對此說一個不是。

因而,固然方繼藩吹捧了自己,狠狠的罵了一通諸翰林,可所有人的第一個念頭卻是……忍了。

有時候,碰到這種人,你是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的,沒脾氣,而最重要的是,沒底氣啊。

畢竟招惹了這廝,往往可能會招致血光之災。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

大家只是翰林,混的是名利場,哪怕是怒發沖冠、仗義死節,那也是對君王的,畢竟碰瓷皇帝風險低一些,而碰瓷方繼藩,恰恰成了高風險的事。

老百姓的心裏都有一本賬,翰林官們的心裏又何曾沒有一筆賬呢,只是老百姓的賬,是用算盤算的,而翰林官們厲害了,用的是超算。

弘治皇帝唏噓著,沉浸在喜悅之中,看著這穩重的皇孫。

朱載墨聰明伶俐,乖巧懂事,雖是小小年紀,卻因為他的閱歷,整個人的氣質都有所不同。

這只是一個六歲的孩子啊,並非是長於深宮婦人之手,打小開始,就讓他接觸許多的夥伴,讓他去學習如何與人相處。打小便督促他養成良好的習慣,使他漸漸懂得如何自律。

打小……他便見識各種各樣的人,使他的內心產生出無數的疑問。

打小就有大明最聰明,最有才幹的人,如王守仁、歐陽志、劉文善、唐寅,這一個個,放在了外頭,都是頂尖的人才,隨時給他解除內心的疑惑。

自律、觀察、思考,求教,實踐,最後靠著方法,摸索出自己一套的思維方式。

小小年紀就可怕至此,將來年歲大一些,見識更多一些了,還了得?

“祖宗有德啊!”弘治皇帝禁不住熱淚盈眶,淚水已打濕了衣襟,感觸的叫了一聲:“沈卿家……”

沈文連忙出班道:“臣在。”

弘治皇帝道:“皇孫如此,足以告慰祖宗英靈,歷來國賴長君,可見年齡與豐富的經驗是何其重要,皇孫不過稚子,卻有此才思,這是列祖列宗保佑的緣故,你修一篇祭文,朕命英國公前往孝陵祭告先祖,兒孫有福,若列祖列宗在天有靈,定是欣慰無比。”

“……”方繼藩的嘴角不由自主的抽了抽,竟是無言。

又祭祀……

在大明,祭祀是一件苦差事。

尋常的祭祀倒也罷了。唯獨皇帝差遣的重要祭祀,往往都需皇帝專門欽命信任的大臣前往不可。

可大明祭祀的最坑爹之處就在於,皇陵較為分散。譬如當下皇帝的直系先皇帝,大多葬於北京皇陵,弘治皇帝的爹、大父,以及文皇帝,盡都葬於此,你能不去祭祀?

可南京,卻有一個更厲害的陵墓,即是孝陵,孝陵埋葬的,乃是太祖高皇帝的陵墓,這是開國皇帝,意義重大,豈可不祭祀?

再有,在中都鳳陽,還有一個英陵,這英陵所葬的,乃是太祖高皇帝的父親以及兄嫂,飲水思源啊,吃水不忘挖井人,難道你還想忘本不成?

此次是要去祭祀孝陵,孝陵在南京,英國公,只怕又要出皇差了。

從前倒還罷了,可這些年,朝廷遇到的喜事格外的多,所以……

方繼藩對此,呵呵……

老祖宗積德啊,誰讓我方繼藩有腦疾呢?

弘治皇帝左右端詳著朱載墨,臉上不自主的透著淺笑,朱載墨卻道:“大父,孫臣懇請告辭,時候不早,孫臣該去西山縣裏……”

“好,好,這是正經事,切切不可耽誤了。”弘治皇帝迫不及待的樣子,看著眾大臣,笑吟吟的道:“看看,皇孫有如此擔當,真是令人欣慰,卿等也要多學學才是,這世上,只靠聰明才智,是沒有用的,我大明最缺的,不是聰明人,缺的,是有良知,且勇於擔當,不辭勞苦之人。”

眾臣亦是一臉欣慰,紛紛附和道:“陛下所言甚是。”

隨後,朱載墨告辭而去。

方正卿一見要走,便高興起來,他不喜歡這個氣氛,尤其是他父親總是用不懷好意的目光看著他的時候。

弘治皇帝升座,左右四顧,今日的心情,格外的好,他忍不住道:“傳旨意下去,那些口稱皇孫乃神童的話,以後能不說就不要說了,這是皇孫與其他孩子們勤勉的結果,這天底下最怕的就是較真,倘若將這勤勉當做了天資聰明,豈不可笑。”

“自然!”雖然不願意承認,可是弘治皇帝還是看向方繼藩,道:“方繼藩為了教育皇孫,可謂是勞苦功高啊,蕭敬哪,你去取那告家長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