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2章 恩師無事

有腿疾還去南昌?

張升看著蕭敬。

不敢相信。

太子帶著幾個扈從,就有自己兒子。

他不敢相信。

可是……卻又不得不信。

蕭敬是不會開玩笑的,這事兒,只要一查即知。

張升覺得心裏堵得慌,想哭。

找死啊,這是找死啊。

那寧王,勾結了鄱陽湖水賊,又有寧王衛,形勢已經越來越嚴峻,或許,現在寧王已經反了,這個時候,去南昌,還號稱要殺寧王,這不就是在找死嗎?

張升想死。

他無措的看著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道:“速去準備吧。”

一直詔令,轉瞬間而出。

一時之間,京中沸沸揚揚。

可陛下一意孤行,在當日,英國公張懋代天子巡閱了三千營,次日一早,三千營開拔。

大明所奉行的,乃是天子守國門的方略。

其實這更像是宋時強幹弱枝戰略的延續。

在宋時,大量的軍隊集結在國都,牢牢掌控在皇家手裏,以至於邊鎮和地方州府,幾乎無兵可用,一旦到了戰時,再從開封抽調兵馬,軍隊的調度,極為繁瑣,這也是宋時雖有禁軍百萬,可實際上,對於邊鎮的控制力並不強的原因。

而文皇帝吸取了這個教訓,一方面,大明的精銳不能形成藩鎮,最終被邊鎮的軍將們控制,既如此,索性定都在大明隱患最大的北方,也即是北京城。

如此一來,國都距離前線極近,而天下最精銳的兵馬,屯駐於京師,朝廷可以隨時掌控,不必擔心,形成藩鎮的局面,又因為京師距離邊鎮不過數日之遙,自北京走一兩日,便可出關,因而,一旦有了戰事,朝廷可以隨時調用京營馳援,哪怕是平時,京營和邊鎮,也可來回換防,不需太多成本。

這個國策,既吸取了導致唐朝滅亡,地方將軍們擁兵自重的教訓。又吸取了北宋強幹弱枝,以至北宋處處被動挨打的局面。

可是……這其中,也導致了一個致命的缺陷,即邊鎮雖是固若金湯了。可因為天下的精兵,都聚在京師和邊鎮一線,南方,尤其是江南一帶,大多是普通的軍衛為主,這些軍馬,幾乎沒有薪俸,管理紊亂,說他們是民兵,都算看得起他們。這才是區區一個倭寇,引發了東南混亂的直接原因,靠一群農民,能驅逐水寇嗎?

現在寧王作亂,之所以引發朝廷動蕩,也正因如此,寧王是蓄謀已久,他的寧王衛,勢必是精銳,又暗通了水賊,而江南一線的官軍衛所呢,幾乎沒有一個,能戰的,唯一還有戰鬥力的軍馬,也只有守備南京的一些衛隊,還可一戰。

朝廷要討伐寧王,就必須抽調京師的京營,可皇帝在京,邊鎮也需防備,京營人馬,又不能抽調太多。

現在……問題解決了。

陛下禦駕親征,於是乎,三千營,五軍營、勇士營、驍騎營、神機營、金吾衛,傾巢而出。

禦駕親征,動員的反而極為迅猛。

張懋率軍出發不久。

弘治皇帝行在便已出京,浩浩蕩蕩的勇士營隨扈,張懋是先鋒,天子自居中軍,左右兩翼,則為精銳的三千營,此後,各地五軍營骨幹抽調而出。

此次,弘治皇帝決心將士的封賞,支取內帑,這令陪駕的眾臣,還有內閣各部,心裏好受了一些。

陛下有銀子啊。

大家早就私底下算過了,內帑裏的存銀,至少六百多萬兩,這個數目太驚人了,現在內廷的收益驚人不說,最可怕的是,陛下他只進不出。

禮部尚書張升、兵部尚書馬文升,以及翰林侍講學士歐陽志,俱都隨行。

因為中軍出發的極快,只用了兩三日時間,便直接出了京,勇士營和金吾衛伴駕左右,這萬余軍馬,又有兩萬的三千營和部分的五軍營護翼,前頭更有驍騎營為先鋒,再之後,則是六七萬五軍營,糧草調度不及,雖此前兵部為了平叛,已在各處征召了民力,在沿途有所供應,可想要維持十數萬大軍,還有捉襟見肘,所以後隊殿後的五軍營,則故意放緩了開赴的腳步。

只是皇帝一意孤行,非要前鋒和中軍先行,這引發了巨大的擔憂。

從前的弘治皇帝,對於大臣們的建議,歷來是願意聽取和采納的,可近來,越來越開始‘蠻幹’起來,臣子們根本攔不住,對他莫可奈何。

出了京,弘治皇帝只一味命中軍急行,中軍走的太快,左右兩翼,也不得不加快步伐。前鋒的張懋一看,哎呀,陛下的中軍都要追上來了,於是,不得不加快了速度,瘋狂的斥候,在沿途各州府遊蕩,因為急行,他們需更快捷的打探各處,防止出現可能出現的敵情。

弘治皇帝騎上了馬。

坐在馬上,他氣喘籲籲,尾隨而來的蕭敬一味苦勸,請陛下上乘輿,可弘治皇帝卻是大手一揮,以至於,一日騎馬下來,便覺得兩側的大腿被磨破了,淤青了一塊,他咬著牙,讓人用熱巾敷了,方才緩解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