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6章 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偉大的頭腦,總是不謀而合。

不只是劉健如此的想,便是李東陽,竟也覺得陛下這句話,實是痛快。

蕭敬手持著奏疏,繼續念道:“營地所在,雞犬相聞,災民匯聚,安居樂業,此盡因殿下恩惠也。”

“……”

這一句話,似乎有點誇張了。

不是弘治皇帝不相信,而是……大災過後,你居然來個桃花源記的寫法?這……實在有點說不過去啊。

倒好像是,那地崩之後,整個靈丘縣的百姓,非但沒有混亂,反而還過上了舒坦的日子了。

此時,又聽蕭敬接著念道:“方繼藩與西山書院師生人等,與民同苦,尤以殿下為甚,為修築河堤,親扛大石,軍民百姓見殿下如此,無不欽佩,盛贊殿下,對太子殿下,敬若神明。”

到了現在,弘治皇帝的臉色,有些古怪起來了。

自己的兒子,別的或許不出挑,可是親力親為的事,他倒是略知一些的,好像就這一點算是最大的優點了吧。

弘治皇帝的氣消了一些,心裏不由想,雖是個糊塗蟲,卻還總算有點兒用的。

“殿下修河堤、防瘟疫,與民同苦,與民同樂,百姓無不仰賴其恩,人人稱頌其德,臣駐三日,所見所聞,甚為感慨,今陛下只一子,社稷仰賴儲君,儲君賢,則天下可定,臣以為,太子年少,偶有疏失之處。其教授生員,可稱之為明,知民疾苦,可謂之賢,太子賢明。陛下得太子,何喜如之,雖周文王得子武王也。書不雲乎,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

弘治皇帝震驚了。

他忍不住與劉健等人對視了一眼。

這篇奏疏,實在太過了,說太子賢明倒也罷了,卻還將弘治皇帝比作了周文王!

關於這一點,弘治皇帝雖覺得自己有缺陷,可若是跟周文王比,都還是差了那麽點兒,總還有點靠譜的。

可謝遷竟將太子比作了周武王,這周武王是何等的功業,在史上那也是一代賢主,現在謝遷竟如此吹捧太子?這太子,不惹事就好了,還指望他做周武王?

當然,真正值得商榷的是最後一句,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本來這一句中的一人,特指著是皇帝,此句出自《尚書》,原意為,天子若是有善,天下百姓便可以共享其利,則可以獲得長久的安寧,於是,天下軍民,便有好日子過了。

可在這裏,這一人有慶的一人,顯然指的是太子。

意思是,現在太子賢明,將來百姓們可以得到依靠了。

往往讀書人用典,是絕不會出錯的,何況是宰輔向天子的進言奏疏,一般沒有人會隨便用一人有慶這個典故,因為若非是特別賢明的人,否則用了,就難免有馬屁拍的過猛的感覺,可是歷來忠直敢言的謝遷,居然用上了這個典故來形容太子……

弘治皇帝看了一眼劉健,眼中顯出著一種可以讀作為匪夷所思的味道。

劉健沉默了片刻道:“謝公此人,絕不會無的放矢,老臣以為,謝公有此感慨,絕不是空穴來風。殿下……或許在靈丘縣……”

“是嗎?”

劉健如此一番說辭,令弘治皇帝的心情一下子舒暢了。

當今的風氣,早不似明初了,大臣們最愛揭宮中的短,雖然他們會很敷衍的說幾句聖明之類的話,可敢於說出一人有慶這樣的典故,卻是極罕見的!

畢竟成化朝的時候,內閣大學士萬安、劉吉人等,因為只知道溜須拍馬,已被人譏諷為‘紙糊三閣老’,以至於新君登基,這三人的名聲臭不可聞,便立即讓他們致仕還鄉,而到了現在,不但這三人在千秋史筆上被視作了笑柄,便是他們的子孫,亦是擡不起頭來,被人各種譏諷。

天下的讀書人,但凡提及這三人,無不帶著戲虐之色,各種諷刺他們的故事層出不窮,有了這個前車之鑒,誰還敢學他們?

弘治皇帝終於露出了舒心的笑容,道:“太子這個人,太魯莽,可是朕知道他的心裏頭,還是曉得一些事的。”

劉健和李東陽對視了一眼,有了謝遷的背書,他們突然覺得,似乎太子殿下也並非那樣壞了。

也不知那靈丘縣到底發生了什麽,這奏疏裏說的也是籠統,語焉不詳,可是使謝公的態度來了個大轉彎,他們便也頷首點頭道:“是啊,太子殿下還是……不錯的。”

弘治皇帝看了一眼蕭敬。

蕭敬忙是一副疲憊不堪的樣子。

這令弘治皇帝有些心疼,因為自己的兒子如此,所以才讓這蕭敬一大把年紀跑前跑後,想來得到了消息之後,這一路的來送奏報,定是累壞了吧。

弘治皇帝籲了口氣道:“蕭伴伴,你辛苦了。”

蕭敬眼眶通紅,道:“此前太子殿下不知所蹤,奴婢和陛下一樣,都是憂心如焚,猶如萬箭穿心哪,奴婢得了奏報,念著陛下在宮中寢食難安,如此重要的奏報,又不敢假手於人,奴婢便星夜兼程,一路趕來,只願意陛下能立即得到太子殿下的音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