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劉辯的變化

弘農王府之中,葉昭抵達王府時,正看到劉辯正在跟幾名神工營的大匠探討著什麽,爭論的很激烈。

有些好奇,上前躬身道:“臣葉昭參見殿下。”

“葉卿來得正好,快來看看孤這三年來研究的新物什!”劉辯興奮地沖到葉昭身邊,一把拉著葉昭就走,力氣不大,但葉昭也不好掙脫,只好跟著劉辯來到一張巨大的方案前。

“這是……”方案上面擺著幾個模型,葉昭目光微微一縮,看向劉辯道:“這是殿下做的?”

“也不全是。”劉辯搖了搖頭,指了指幾名大匠道:“這幾年蜀中變化很大,孤也想幫葉卿做些事情,只是論軍事、政治,莫說跟葉卿相比,葉卿府下一眾賢士也都遠超於孤,也幫不上什麽忙,因此便鉆研這格物之學,做一些於民有利的物什。”

見葉昭不說話了,劉辯指著一架器物模型道:“葉卿且看,孤將此車命名為鉗車,按照投石車的原理改造,用此物如果能夠做出實物,只要繩索足夠堅韌,可以將重達萬鈞之物提高五丈以上,只要這鉗車足夠堅固,甚至可以提高到十丈也不一定,而且可以以繩索、機括牽動支架,隨意調整角度,可以省去大量不必要的人力!”

投石車用的其實就是杠杆原理,實際上,人們雖然沒有理論,但實際行動中,很多地方都會用到杠杆原理,在格物學之中,葉昭將這一條加上滑輪盡數單獨成章,待那些學者去完善。

只是葉昭沒想到,第一個將這種原理運用到實際中的,竟然是劉辯。

“還有此物,以水車為原型進行改善,借助水流的沖力,可以將水抽取出來,進行灌溉,這蜀中水土肥沃,倒是無甚用處,但若有缺水之地,可以用此物進行農田灌溉,如此一來,可以耕作的範圍會更大。”

此外,劉辯對現有的播種機、收割機也進行了改良,而且根據葉昭的眼光來看,似乎還都不錯,尤其是被劉辯命名為鉗車的東西,分明就是古代版吊車!

“葉卿,孤做得如何?”劉辯看著葉昭,那表情,就如同做了什麽事情等待被誇獎的孩子一般。

“很好,可有做出實物?”葉昭微笑著點了點頭,看向其他幾名大匠道。

“回主公,如今還在推演階段,並未做出實物。”幾名大匠搖了搖頭,這也是他們之前爭吵的原因,如果做出來的東西失敗了,不但白耗功夫,更是浪費精力,雖然他們也比較認可,但王府的經費可是得葉昭這邊點頭啊。

“實踐是驗證的唯一辦法,你們就是在這裏推演一百年,也不會有結果。”葉昭道:“我看來,殿下的模型已經做的相當出色,接下來,再推演也是自尋煩惱。”

“葉卿同意了?”劉辯興奮道:“葉卿不覺得朕這是在玩物喪志?”

“玩物喪志?誰說的?”葉昭看著劉辯,皺眉道,如今格物課已經是一門正規學問,被列入書院之中,而且他已經不止一次的用事實告訴大家,這格物並非奇技淫巧,怎麽現在蜀中還有人在傳播這種觀念?

“蔡翁、任明等一眾大儒。”劉辯嘆了口氣道,他的學問多是這些人教導。

“殿下,也非臣不認可恩師。”葉昭摸了摸下巴,認真的看向劉辯道:“無論是殿下、臣亦或是恩師,中原諸侯、包括天子在內,對這天下來說,都是財富的分配者,我們收稅,納取民間財富,然後調集糧草賑災、修橋鋪路,這一切的一切,我們都是在分配財富,我們並不創造財富。”

“就比如說,這天下的財富加起來有一石,我們這些人負責的,只是決定如何分配這些財富,不管如何分配,這財富都只有一石,真正創造財富的,是這些升鬥小民,農夫種地,種出來的糧食,可以增加財富,工匠們制作這些有利於民的器物,比如殿下這鉗車,播種機、收割機,這些可以大幅度增快農夫耕作效率的,這屬於創造財富,試想,如果天下的人,都削尖了腦袋想要做財富的分配者,而無人願意去創造財富,這天下的財富,就會越來越少。”

看著劉辯恍然大悟的神情,葉昭笑道:“如今諸侯紛爭,天下大亂,不管最後誰得勝,但這之間相互傾軋、殺戮,都是在激烈的消耗財富,而我們研發器物,令百姓增產,或許在很多人看來,這不過是小道,但這些器物的每一次改良,都是能夠有利於後世子孫,但我們這些諸侯能幹什麽?相互廝殺,不管最後誰勝,實際上都是在破壞這天下,或許能輝煌一時,但捫心自問,於後人,於這天下,有誰真正做了有益的事情?這一石財富,天下重歸一統之後,還能剩下多少?”

“葉卿果然看的通透,如此說來,孤並沒錯?”劉辯興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