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成都新貌

成都三年來的變化很大,作為蜀郡郡治,同時也是益州州牧府所在的地方,更是葉昭目前的政治中心,葉昭貫徹各種新政的主要場所,從初平二年到建安三年,已經八個年頭了,如今成都,入目所及,便是一座座三層乃至四層的高樓,這些大都是民房,幾戶或十幾戶合住一棟。

放在後世,這樣的城池,都是屬於偏遠小城,但在這個年代,普通百姓能夠住上這種水泥石木的整潔樓層,若放到中原,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成都城內除了葉昭如今的太尉府,益州牧的官邸以及少數顯貴之外,大多數都是住的這種樓層,包括大多數官員和富戶,一些富戶的莊子,基本都在城外,城內隨著大量從關中、南陽湧入的流民進入,已經不適合大量建造那種大型宅院,同時也是一種限制世家養丁的手段。

至少在城中,很少會有世家養丁,畢竟沒有莊園,養太多的家丁也沒地方放,這也限制了城中那些大戶對治安可能造成的影響。

重新推倒重建的城墻向外擴張了不少,因為水泥的不斷使用和神工營的進一步改良,如今在水泥一項上的技術,比之後世的差距已經不太明顯了。

青石鋪就的主道以水泥銜接,可以容納四輛馬車並行而不顯擁擠,主街兩側則是琳瑯滿目的商鋪、客棧以及酒樓,還有小吃攤販,往來行人亦是絡繹不絕,哪怕如今還是冬天,到了白天主街上依舊是車水馬龍,而且已經能看到不少各族打扮的蠻人在街道上大搖大擺的行走。

如今隨著南中平定,大量蠻族歸化,各種南疆盛產的水果、草藥、皮毛、珍木或是金銀玉器被運往蜀中,成都作為如今蜀中最繁華的城市,還有往域外行走的商隊長期駐紮,自然也是利潤最大的地方,不少蠻族組成的商隊會爭相前來。

“我很好奇,你們是如何讓那些大戶盡數遷出城去的?”回到太尉府,葉昭並無太多風塵之色,畢竟是坐著飛舟回來的,如今葉昭的座駕更新換代,更加舒適,自然感受不到旅途的顛簸和勞頓,在城中逛了一圈兒之後,便回到太尉府,將戲志才、李儒、滿寵這三位主要骨幹招來詢問道。

成都的變化讓葉昭有種驚喜的感覺,可以說是,已經超出了他的預期,而且沿途城池改建的也不差。

這改建城池最大的難題,自然就是那些富戶,葉昭講究法治,自然不能平白無故趕人,這是他的底線,無論戲志才還是李儒,都不會逾越,至於滿寵,本身就是法治的擁護者,更不會做這種事。

“主公可還記得當初所說的官田優先租賃權和以功勛減稅之權?”李儒和戲志才相視一笑,對著葉昭躬身道。

優先租賃權是葉昭當初頒發的一條政令,官府治下官田雖然不能買賣,卻有優先租賃權,凡是戰死將士家屬、對蜀中有功勛在身者,可享受一次為其三年的優先租賃權,而且最多可租千畝良田,並且三年內減稅一半,雖說只有三年,但千畝良田外加半稅,就算對世家來說,也無法無視,尤其是葉昭如今對官田看管的很嚴的情況下。

葉昭聞言點了點頭,大概知道幾人的對策了,獻上城中府宅以供重建,可以計算成功勛,然後給他們優先租賃權和三年減稅的權利。

也不算坑那些士人,隨著如今糞肥的推廣,糧產大增,蜀中的經濟形態和致富之路已經不止是靠土地一種,畜牧、養殖、經商、學習手藝,在衣食無憂的情況下,其實就算將這些土地長期交給那些士人去種葉昭也不會介意,當然,前提是他們能夠招的下人來幫他們種地。

既然致富之路多樣,學一門手藝都比種地賺得多,誰還會去幫人種地,他們也只能從流民中招人來種地,但流民又不是每年都有,蜀中自己可不產流民的。

不過農業始終是重中之重,葉昭必須保證足夠的從事農業的人口,也就是說,葉昭必須保證農民的收益,否則,如果都覺得種田無法養活人的話,久而久之,百姓不種田了,田地又落回少數人手中,如此一來,這少數人掌握了糧食資源,也就等於拿住了葉昭的七寸。

“雖然有些早,不過為免出現糧食危機,我覺得官府應該出一項準則,保證農夫的收益。”葉昭手指敲了敲桌案,對著滿寵道:“明日官府張貼一張布告,自今日起,官府將在各縣設立糧站,會按照每年的行情標定糧價,百姓手中的余糧,可以去糧站販賣,當然並不禁止私人買賣。”

糧站存在的意義,就是避免有人刻意哄擡或是壓低糧價以至於農戶收益受損,如今葉昭已經完全掌控蜀中,一些未來可能存在的危害,必須及早剪除,以免未來爆發時,葉昭承受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