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遷都(下)

董卓聽聞,不禁連連點頭。

他笑道:“這丁子陽,倒是個烈性之人。”

“可是這一切,卻因為曹操行刺失敗,孤身逃離洛陽,而發生了變化。

丁辰因為曹操不顧他阿姐的死活,以至於對曹操恨之入骨。事實上,他對朝政從不關心,甚至對誰執掌朝堂,也沒有放在心上。據守衛曹府的賈衢說,丁辰回家後,除了教導曹操之子曹昂習武之外,幾乎就是陪阿姐說話,並且態度非常恭敬。

這次他鎮守扈城亭,是華雄隨意安排,此前沒有和任何人商議。

所以,曹操在兵臨扈城亭之前,甚至不知道丁辰在那裏。而丁辰也在與曹操相見後,勸說曹操退出叛軍不成後,憤而與之割袍斷義……綜上所述,儒以為丁辰並無問題。”

董卓聽得很仔細,並不時點頭,表示對李儒話語的贊同。

待李儒說完,他微微一笑,道:“文優,似乎對此人非常看重?”

“一開始,儒對他留意,是因為溫侯舉薦。

不過在當時,儒以為他是溫侯的人,所以只負責暗中觀察,卻從未與他有過接觸。

到後來,儒發現他似乎並非溫侯手下,身份頗有些尷尬。

嘿嘿,相國知道,儒今為中郎將,可身邊卻沒有幾個能夠做事的人,所以嘛……

再說了,若丁辰非是溫侯手下,何不將之招攬過來?

我涼州軍自呂布歸降以來,便一直處於下風。丁辰如果從我涼州軍,定能震我涼州軍的士氣……丞相,儒此舉絕無私心,只是不想我涼州軍一直被並州軍壓制。”

涼州軍和並州軍之間有矛盾,董卓當然知道。

不過,他並未去阻止,更沒有摻和其中。

在他看來,涼州軍和並州軍相互爭鬥,其實有好處,更利於他掌控。

只是,董卓畢竟起於涼州,涼州軍是他起家的隊伍。從內心而言,他更希望涼州軍能夠壓並州軍一頭。這樣的話,他會比較有面子,同時也方便他可以敲打呂布。

“文優,你可以派人接觸。

但記住,你拉攏歸拉攏,卻不能因此和奉先傷了和氣。你們都是我左膀右臂,真要是鬧得不可開交,我只會秉公處理。不過,若丁辰能歸順與你,對涼州軍也是好事。”

“儒,明白。”

李儒知道,說到這個份上,這個話題其實已可以結束。

果然,董卓話鋒一轉,沉聲道:“昨日王司徒和鄭公業勸我,言叛軍勢大,讓我暫避鋒芒,並提出讓我遷都的建議。對此,我也很猶豫,不知你有沒有什麽看法?”

遷都?

李儒心頭一振,忙躬身道:“儒正要與相國談論此事。”

“嗯?”

“前兩日,儒在街頭聽到了一曲童謠。

東頭一個漢,西頭一個漢,鹿走進長安,方可無斯難……儒聽說後,立刻派人進行查探,但是卻未曾找到源頭。後來儒仔細想來,又覺得這童謠頗有一些道理。”

“此話怎講?”

“西頭一個漢,想來是說高祖入主關中,興於長安;東頭一個漢,毫無疑問,便是指光武皇帝中興與洛陽。想當年,高祖興於長安,至王莽之亂,時二百年;今距光武興於洛陽,恰好也是二百年。漢興於長安時,有王莽篡權。光武興於洛陽,至今正逢黃巾之亂和十常侍亂政。此無疑是說明,江山氣運流轉,已從洛陽轉向長安。

丞相扶立新帝,百廢待興,正應該順應天時,保護陛下遷都長安,坐鎮於關中……

古人雲,得關中者得天下。

丞相遷都長安之後,西連涼州,乃丞相起家之地;南接巴蜀,為天府之國。到時候,丞相可以函谷關為天塹,號令諸侯。到那時候,興復漢室,想必是指日可待。”

董卓聽得非常認真,半晌後擡起頭,看著李儒,上上下下打量許久。

那眸光銳利,如同鷹隼一般,令李儒不寒而栗。

他不敢再說話,只垂手而立。

良久,董卓才開口道:“文優今日所言,出你口,入我耳,切不可為第三人知曉。

此事,關系重大,且容我三思。

你派人前往滎陽,傳我命令。

丁子陽氣度宏達,有雅量,當為世人所重。此次他鎮守扈城亭,破壞了叛軍的詭計,更大義滅親,三敗曹操。然其撤退時,為曹操所敗,損失慘重,不可不責罰。

今陛下雖年幼,然天資聰慧,言:有功當賞,有過責罰,功過不相抵,功就是功,過就是過。故,任丁辰騎都尉,賞百金,此錦帛千匹;罰俸祿半載,責其戴罪立功。”

李儒聞聽,頓時心中開懷。

他知道,董卓讓他去傳遞這命令,實際上是把拉攏丁辰的機會,交到了他的手中。

+++++++++++++++++++++++++++++++++++++++++++

滎陽,陽人關外。

聯軍大營延綿十余裏,遠遠看去,旌旗招展,氣勢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