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獅兒

孫堅,字文台,吳郡富春人,相傳是著名軍事家孫武後人。

孫氏累世在吳郡為官,雖官職不大,也算得是官宦子弟。孫堅少年時,更是仗義任俠,膽大過人,極有謀略。後從軍征戰,立功無數,更因平定涼州之亂,被封為‘烏程侯’。

初平元年,時為長沙太守的孫堅,接到了傳檄,立刻起兵響應。

不過,長沙並非中原,雖說也是荊州大郡,但相比中原,並不是很富足。而景州刺史王睿,對孫堅更極力打壓。聽聞孫堅要起兵討董,非但不支持,反而心生惡念。

孫堅也是個膽大之人,對王睿素有怨念。

而今,天下群雄莫不以征討董卓為己任,王睿身為刺史,卻逆勢而行,分明自尋死路。

於是孫堅也不遲疑,立刻聯絡了武陵太守曹寅。

這曹寅,與王睿素來不合。

只是王睿是景州刺史,且甚得荊襄世族擁護,令曹寅雖心懷不軌,卻不敢輕舉妄動。

孫堅找到曹寅,告訴曹寅,王睿要殺他。

曹寅因而心生恐懼,在孫堅的挑唆之下,他假冒案行使者光祿大夫溫毅的檄文,下達給孫堅,命孫堅處死王睿。而孫堅明知道那檄文是假的,卻毫不猶豫的領受檄文,並率部攻破城池,抓住了王睿,將之斬殺……隨後,孫堅又假做醒悟,以曹寅假傳檄文的罪名,率部返回武陵,拿下了曹寅,而後將曹寅一並處死,幹凈利落。

如此一來,孫堅盡得長沙、南郡和武陵三郡兵馬,以及兵甲輜重無數,勢力倍增……

不過,你若以為孫堅止於此,那就大錯特錯。

他得了三郡兵馬之後,起兵響應袁紹,北上討伐董卓。

途經南陽郡的時候,他下公文與南陽太守張咨,讓他供應軍糧。

南陽,是陪都,也是大郡,乃天下最為富庶之地。

其如何富庶呢?

這裏有一個對比。

涼州一州之地,人口大約有兩百三十萬人。

而南陽,不過是豫州一郡,便有人口兩百八十萬,比之涼州一個州的人口還要多。

時,孫堅統領三郡兵馬,多達數萬。

而且袁術也力挺孫堅,從袁紹那裏討來了一個官職,拜孫堅為假中郎將。

可張咨卻認為,孫堅出兵北上,並無朝廷公文,所以算不得數。加之他手下有人勸說:“孫文台也不過是荊州的一個太守,怎有權利讓我們調撥糧餉?實屬不該。”

張咨聽罷,便不予理睬。

哪知道孫堅看張咨不理睬,二話不說,兵發宛城,將張咨捉拿後,就地斬首,引得整個南陽郡府莫不震驚。而孫堅,則縱兵洗掠了南陽郡庫府之後,揚長而去……

一個朝廷命官,卻如此目無法紀,其人可見一斑。

但是對孫堅的這種行事風格,袁術卻極為欣賞。

在與孫堅匯合之後,他又表奏孫堅為豫州刺史,命其屯兵魯陽。

說是表奏,其實就是自行封賞。

反正在袁術的眼中,國已不國,朝廷被董卓把持,根本算不得正統。

也就是說,不必有朝廷的委任,他袁術嘴皮子一碰,孫堅這豫州刺史就算坐實了。

而孫堅呢,更毫不客氣的領受了!

在魯陽休整些時日,孫堅有些不耐煩,決意兵發陽人關。

他打起了豫州刺史的旗號,命長子孫策為前鋒,以大將黃蓋為副將,統兵三千,攻取陽人。

孫堅的長子孫策,現年已十六歲。

從十四歲開始,孫策便跟隨孫堅左右,征戰沙場,建功無數。

別看他年紀不大,卻武藝高強,勇武過人。

在長沙時,孫堅每每征討賊寇,必使孫策為先鋒,每戰必勝,令長沙賊莫不聞風而逃。

“文台,那陽人關守將胡軫,乃董卓帳下猛士,不可小覷。”

當孫堅命孫策出征的時候,有幕僚上前勸說。

孫堅卻哈哈大笑,“某觀胡軫,插標賣首耳,不足為慮。”

他對幕僚解釋道:“當年我在關中平定涼州之亂的時候,曾見過胡軫。

此人無真才實學,性情莽撞,自恃甚高。吾兒非等閑,乃霸王重生,實我孫家獅兒。

區區胡軫,不足為慮,你我只管在此,靜候佳音。”

因孫堅這一席話,孫策‘江東小霸王’之名,便迅速傳揚開來!

++++++++++++++++++++++++++++++++

胡軫和趙岑抵達陽人關後,便厲兵秣馬。

出征之前,華雄曾叮囑胡軫,只需堅守陽人關,不得出戰。

正如孫堅所言,胡軫自恃甚高。

他一直認為,論才幹,他遠勝華雄,只是因為運氣不好,才不得不屈居人下。不過,華雄畢竟是主將,胡軫也不敢違抗命令。所以,他到了陽人關後,也非常本份。

哪怕是孫策率部兵臨城下,他也拒不出城交戰。

這一來,也使得孫策有些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