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北魏末日(第2/14頁)

當時上黨王元天穆,負擔著阻擊南梁軍的職責,但是,彼時的北魏,正是一片大亂之際,天下紛紛擾擾,所要對付的敵手,又豈是南梁一家?除了元顥的這支軍隊,元天穆另外要對付的,是上年發動叛亂的邢杲。

於是,元天穆開了個會,會議的議題是——亂軍那麽多,先打誰?大家眾口一詞——邢杲。只有一個叫薛琡的人表示反對,他的理由是,元顥這小子,畢竟是皇室宗親,牌頭硬,牛逼響,不可預測性高,不如先幹他。

感謝薛同志的認可,但是,只有你一個人認可,又有啥用呢?

元天穆綜合各方意見,做出了決斷——率軍東下,去青州(今山東益都),打邢杲;至於元顥?料理完了邢杲再說!

論牌頭,論名氣,元顥當然是秒殺邢杲——邢杲不過只是個小地主,他手裏的,也不過是些當地流民;但是,很可惜,在最關鍵的地方,邢杲秒殺了元顥,那就是,軍隊的數量。邢杲起事一年不到,手裏的人馬,已有十萬之眾,而得到了南梁鼎力支持的元顥,手裏頭,卻只有七千……

七千對十萬?這筆賬白癡都會算,更何況是老奸巨猾的元天穆。

七千士兵?建立王國?這就是蕭衍的算盤。這位面帶微笑的嶽不群,做出了一次極為奸猾的投資,他不願意為元顥投下重注,以免血本無歸,他要等等看,如果元顥上來就倒黴,那就讓他倒黴吧,如果元顥僥幸幹出了點什麽,他同樣還可以繼續加碼。

元顥當然知道蕭衍的想法,但是,人在矮檐下,誰能不低頭呢?

當然,元顥也不必太過窩火,雖然七千人的軍隊確實不夠看,但是,如果主帥是陳慶之呢?那就足夠山崩地裂了。

這位陳慶之,時年四十六歲,此時的他,才剛剛嶄露頭角,以他這種級別的名將而言,這個歲數才出頭,確實晚了點。然而,那畢竟是個看人先看出身的年代,寒門子弟陳慶之又如何指望年少成名呢?

四十六歲的陳慶之,截至目前參加了兩場戰事,但是,對一個注定要成為傳奇的將領而言,兩場也就夠了——第一場戰事,陳慶之創造了兩千擊潰兩萬的神話(該年陳慶之四十二歲);而第二場戰事,陳慶之先用200人襲營,大破北魏先頭部隊,後在受到前後夾擊的情況下,以劣勢兵力連破北魏十三座營壘,殺傷無算,渦水為之不流。

然而,真正讓陳慶之奠定江湖地位的,還是此次北伐。

趁著元天穆東征邢杲,陳慶之率軍繼續北上,很快攻克了榮城,抵達了梁國(今河南商丘)。駐守在此的,是北魏都督丘大千,眼見大敵當前,他沒有絲毫懈怠,連修9座營壘,意圖阻擋南梁軍北上。然而,一天時間都不到,陳慶之就攻克了三座營壘,丘大千眼見對手驍勇至此,瞬間喪失了鬥志,選擇投降。

這是因為丘大千人太少嗎?No,他手裏有7萬人馬。

奪下梁國後,元顥似乎已經心滿意足,於是,趁著局勢有利,他決定舉行登基大典。說是登基大典,其實儀式粗糙的很——好吧,換個詞,簡約的很;元顥登上了城中的一座高台,燒了點柴,然後,借著裊裊升起的青煙,元顥禱告天地,祭拜天神,然後——儀式結束了……

登基大典之所以如此簡約,是因為,元顥認為,有簡約的就不錯了……

然而,陳慶之並不認為這是北伐的終點。北伐軍繼續前進,抵達考城,在這裏,陳慶之遇到了元暉業所率的兩萬禁衛軍,然後就是一場大戰,結果沒有任何一絲懸念——陳慶之大勝,元暉業大敗,甚至,大敗的元暉業還成了俘虜!

北伐軍勢如破竹,北魏政府終於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了——對不起顥哥,我們錯了,不該鄙視你的。亡羊補牢,未為晚也,北魏政府開始緊急調軍,拱衛中央,五月六日,北魏任命楊昱鎮守滎陽,爾朱世隆鎮守虎牢,爾朱世承鎮守崿坂,哢哢哢,瞬時之間,就在洛陽東側連設三道關卡;五月十四日,北魏政府宣布戒嚴。

緊接著,陳慶之開始西進,然後在滎陽碰到了楊昱,而楊昱手裏的人馬是——七萬……戰事結果如何呢?贏了?很不幸,輸了!七千對七萬,輸了是正常,贏了才不正常。當然,這是陳慶之軍事生涯中,在沒有天災人禍的情況下,所吃的唯一一場敗仗。

武的不行,那就來文的,元顥派人去招降楊昱。結果更沒懸念,打了勝仗還投降,這是慫包,楊昱是條漢子,所以他說——滾蛋!

武的不行,文的也不行,但是,眼下的情況是——不行也得行。

就在北伐軍遇挫的當口,那邊剛剛料理完了邢杲的元天穆已經拍馬趕到,然後,“先遣其驃騎將軍爾朱吐沒兒領胡騎五千,騎將魯安領夏州步騎九千,援楊昱;又遣右仆射爾朱世隆、西荊州刺史王羆騎一萬,據虎牢。天穆、吐沒兒前後繼至,旗鼓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