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第3/3頁)

“公明,陛下多次言及我軍不可有輕敵之意,幸虧戲軍師不在這裏,否則怕是少不了要吃一陣排頭了!”如今開元皇帝統領之下民生富足社會安定,尤其大漢軍威更是到達了頂峰,平定鮮卑扶余之後四夷莫不紛紛臣服稱大漢為“天邦”,身為漢軍戰將徐晃等人怎能不滿懷雄心,聽得二人之言帳中諸將莫不有著相同的表情。而徐晃左首那員身披紅袍的戰將笑道,漢軍征北將軍遼東軍統領高順高敬方。

選擇赤壁作為最後的決戰地點可不是劉毅的歷史情結在作怪,此處的確是最為適合大艦隊展開進行戰鬥的地方,縱使實力處在壓倒性的優勢劉毅也沒有一絲一毫的松懈,多年的辛勞艱險下來成功就在眼前,他是不會允許有任何意外發生的,此次大戰之前更是有過嚴令,這也是高順笑言的原因,當然在座也只有他能與徐晃如此說笑了,此外便是黃衫軍張繡烈火軍鞠義都不會如此,軍中乃最講職級所在。

漢軍八大主力天下皆知,鮮卑一戰新編飛燕軍一戰成名,於禁樂進二人的將才實是不在徐晃張合等人之下,此戰事關天下一統的進程漢軍自然是精銳盡出,張合張遼太史慈等大將不在此處的原因只有一個,赤壁決戰劉毅乃是三箭齊發,要將漢軍的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

整個戰役漢軍分為三個集團,西集團以常山王趙雲為主帥,左丞相張虎子才隨軍出謀劃策,號稱漢軍第一王牌的虎衛軍,司隸之戰中令韓張聯軍膽寒的燕雲軍皆在西集團之中,飛虎軍巴蜀水寨負擔水路運輸補給,其進軍路徑基本與另一個時空之中劉備伐吳的路線相同!其實當年蜀軍一開始的進軍是極為順利的,後被陸遜所敗是有很多原因所導致,此時劉毅親領大軍兵壓荊襄成烏雲蓋頂之勢孫劉聯軍絕不可能全力迎擊趙雲這一路,這也使得西集團的突擊將更為順利。

荊襄有劉毅禦駕親征,西集團則由常山王趙雲擔綱,漢軍東集團的主帥自然是非靖海王甘寧莫屬,而飛虎軍六合水寨便是東集團的集結地!太史慈的北平軍,高覽的疾風軍,文醜的重騎營,顏良的冀州騎,縱使分為三路漢軍的每一路也都是將星薈萃,甘寧的任務乃是重演當年助劉備奪得揚州的戰術,自六合水寨渡過長江直撲建業,此乃劉備大本營所在,將會對揚州軍的兵力使用起到極大的牽制!

三箭齊發,齊頭並進,每一路都是重將雲集精銳齊出,而飛虎軍的戰力即使一分為三面對孫劉聯軍的水師也都占有優勢,劉毅的出手就是要讓孫策劉備沒有半點的翻身機會。三路之中並非荊襄為主東西為輔,一旦任何一路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另外兩路就會全力起到輔助的作用,飛虎軍掌握大江漢軍便擁有了更為強大的機動性!充足的準備,壓倒性的兵力優勢,周詳的排兵布陣,劉毅誓要在此一舉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