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荊襄之戰(十六)(第2/2頁)

身為亂世梟雄,曹孟德豈能忍受毫無希望的被慢慢磨死?就算要敗他也要和最強的敵人做決死一戰,兵家之事的偶然性是存在的,誰也不敢言自己就是必勝,可能這個希望非常的渺小卻已然是他眼前唯一可行的對策。基於這種心情,曹操對劉毅的禦駕親征甚至還有著一些期待,劉郎生,就讓曹某在這荊襄戰場上和你痛痛快快殺上一場!

曹軍眾人對形勢的分析和劉毅如出一轍,這世上沒有絕對之事,朗生禦駕親征也就是要將那個偶然性減小到最低,當然亦有親手擊敗這個一生之敵的意思,那對他而言也是一種極大的成就感!

隨著劉毅兵出北平,幽州冀州所有的郡縣已經徹底調動起來,各地郡國兵聲勢浩大的前往鄴城匯合,這些調動無疑都要花費不少的人力物力但在此時劉毅心中一切都是值得的,他要讓敵軍將領猶疑不定,相信如此聲勢一出,鄴城將會吸引對方很大的目光。而本著兵貴神速的原則,自出北平之始朗生就將領軍之任交給了次子魯王劉信,自己則親率親衛鐵騎日夜兼程直撲南陽,此時已快到信陽地界。

天子出北平的同時前線諸將一刻也沒有放松過對襄陽江陵兩城的攻打,曹軍漢軍亦始終處在激烈的交戰之中,於禁、曹仁等曹軍大將在困境之下爆發出了絕強的戰力,即使面對漢軍的步炮協同他們表現的也堅如磐石,敵軍的城池比兗州更加堅強難以攻克乃是漢軍前線將領的共識。不過對方的頑強並未出乎漢軍眾將的預料,對荊襄最後的這場攻堅戰他們早就做足了困難的準備,即使傷亡再大在詳細總結經驗之後攻城的力度從未有過降低,現在比的就是雙方誰更能堅持!

論及城池的牢固江陵要在襄陽之下,但漢軍率先打開突破口卻是在後者之處,在此戰當中有著亞夫之才之稱的漢軍王牌戰將徐晃徐公明將攻堅戰術幾乎發揮到了極致,之後這一戰的所有戰術包括人員安排都被劉毅稱為完美的傑作!到了大漢開元元年十月底公明甚至還有希望一舉拿下襄陽,如果不是曹操親率援軍來的如此快的話。

看見曹軍出現的一刻徐晃心中不可避免的有著深深的悔恨,倘若自己早一點全力以赴,早一點將所有的力量投入進去說不得襄陽城此時就已經在漢軍的掌控之中!可戰場上是不會有如果存在的,戰局的變換也不可能被盡數掌握,徐晃能夠做的就是迅速的回縮兵力並盡快的將心頭的悔恨壓制下去再打消士卒心中同樣的念頭,將曹軍主力盡數吸引在襄陽也算是他們達到了戰略目的,這比拿下城池更對漢軍有利。可能這看上去有些自欺欺人但在此時卻是最為振奮士氣的方法。

曹操領軍之所以能夠如此迅速的前來乃是因為他們朔江而下走的長江水道,及時趕上增援襄陽也令曹操後怕不已,假使晚來一步導致此城陷落恐怕他除了撤軍就別無選擇,同時亦是一種心理暗示,老天還是給了他一次機會。本來還對於禁的守城頗有微詞,但在見到城頭的慘烈以及聽眾將說起漢軍如何攻城之後這一點點的不滿也煙消雲散,在那種近乎完美的攻擊之下,即使換了自己也未必能比於禁做的更好,現在他還有機會,至少襄陽城還在曹軍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