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荊襄之戰(二)(第2/2頁)

輿論上開展宣傳攻勢,采取各種有效的手段安定民心,使得新得之地能夠長治久安,軍事上采取大部休整蓄力重點突擊的方法使得對手始終得不到休養生息的時機,劉毅登基前後亦可謂數管齊下。當然還有一條策略便是分化之策,本來以曹劉孫三人的見識都可以看出他們不加聯手對抗北方就是死路一條,因此在當時想要離間分化三雄並不容易,可如今隨著兩線戰場的勝利形勢又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本來三雄聯手的實力還並不在北地之下,但經此一敗之後及時他們能同心合力在軍事上也要落在下風,更不用說政治經濟民生等處,這個差距拖的越久還要更為明顯,此時用上手段就是最為適合的時機了。

前往荊南與孫策接洽是頗具風險之事,雖然有著很大的把握小霸王不敢傷害自己派去的使者但為萬全計似郭嘉賈詡這般的重臣劉毅還是不會派出,此時天耳之首劉雲主動請纓,說起對孫策轄下的了解當今天下怕也無人可出此君其右。多年來領導天耳在隱蔽戰線上屢建奇功,二掌櫃的隨機應變之能無人敢加質疑,劉毅考慮再三答應了劉雲的請求,當然他天耳之首的身份絕不可暴露,只是作為天子密使。

當年群雄一處討伐黃巾孫堅與劉毅相見之下就頗為相得,後他擔任先鋒進擊汜水關卻為袁術拖延糧草急於求戰之下又遭華雄西涼鐵騎伏兵,江東子弟損失慘重,孫策殺出重圍求救正是朗生前往苦戰將之解救,說劉毅對孫堅父子有再造之恩並不為過,論起來孫伯符也是他正兒八經的晚輩,此戰之後小霸王對兄弟三人可是一口一個叔父。

劉雲此去自是要攜帶天子的親筆信件以及密詔,劉毅在信中追憶當年與孫堅的同袍之情,言道文台公其時為國討逆忠肝義膽,亦是建立功勛,而今伯符不繼父親遺志為大漢效力反而要與朕為敵實乃不智之舉,君之帳下周公瑾魯子敬皆乃眼光深遠勇謀兼備之人,對當今天下大勢不會看不通透,倘若爾等三人真為一家說不得還有一拼之力但以此時又豈能真正做到齊心合力?曹操劉備朕已然將之列為大漢逆賊,誓要興兵除之,唯對伯符還念幾分故人之情,望君可以迷途知返為漢家出力則孫家榮光可以得到保存亦可為子孫後代謀福取利。

劉毅在信中並未對孫策提出任何割地而治理的許諾,他能保證的只是孫家的名聲與富貴,但在政治上就不可能再有更多的訴求,且通篇洋洋灑灑數千言,沒有只字片語提及當年的救命之恩,朗生根本不屑為此挾恩圖報之事,隱隱之中亦透出一股極為強硬的態度。在外交而言這並不是一種太好的辦法,俗話說漫天要價遍地還錢,倘若換了旁人小霸王定會懷疑他的誠意而不屑一顧,可劉毅卻是例外,他是無敵天下的猛將亦是百戰百勝的統帥,這信中所言才是他真正的風格,亦沒有人會懷疑劉毅承諾所具備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