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身登九五(六)(第2/2頁)

次子的一切劉毅盡是看在眼中,理性之上劉桓是最合適繼承自己位置之人,但在本性之中他對劉信有著更多的喜愛,看見他英姿爽朗的樣子便可一窺當年自身戰陣無敵的模樣,方剛起兵之時劉毅不也是一般上了戰陣就興奮?他們父子都是那種天生就能激勵其士卒勇氣鬥志讓其將戰力發揮到最大的天生將帥之才,更是一般的勇猛無前。

劉信在徐南與關羽一戰的詳情劉毅早就通過書信有了細致的了解,可能次子在與此人的對戰之中有些取巧之處,可能在數十合之內將關雲長壓在下風亦是不爭的事實,以劉信如今不到十六年齡能有如此勇力絕對值得他自豪,沒有足夠的實力在關羽這般武將面前取巧與取死也就是一線之隔!過馬嶺一戰,劉毅是最能了解到如今的關羽有多可怕,他絕對是能與自己和趙雲處在同一級數的武將,各人相差只在毫厘之間,但就武力而論已然勝過了當年虎牢之戰中的呂奉先!

劉桓為君,劉信為帥,兄弟齊心合力掃蕩四方,這是劉毅心中之願,當然兄弟二人對付的將不會再是大漢各路諸侯,而是更為廣闊的空間,一統天下之後朗生將會為其打下最為堅實的基礎,他要打造一個比華夏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更加輝煌的帝國!但也不願似漢武帝那般窮兵黷武,大漢的擴張必須艦載雄厚的經濟實力與民生繁榮之上,這樣才能做到長此以往,武力與經濟之間的平衡需要好生思量。

早在冀州之戰時劉毅就與劉桓有過極為深入的溝通,這兩年更沒有一刻放松過對長子的調教,很多的對話他都拋開父子的身份而盡量采取一種平等的方式,使之成為兩個男人之間的對話!可對於自己的次子他卻一直缺少這樣的機會,或者說繁復的國事政事讓他失去了很多陪伴家人教育子女的時間,在這點上朗生對於家人是有著一定愧疚的,可亦是無可奈何,因為這便是王者的宿命誰也無法改變。

後世的蘇青成很少會去考慮自己的身後之事,無兒無女無牽無掛的他也沒有太多值得注重的地方,億萬家財在他眼中不外如是,否則在穿越之前的兩年他亦不會為了那場大災難而散盡家財了。不過對今生的他而言這些都是不得不考慮的,歷史上秦與隋都曾結束過長達百年的亂世紛爭建立起強大的大一統王朝,可亦都是歷經兩代而亡,此中有著很多值得劉毅借鑒的地方,其一便是加強對自己繼承人的培養使之能夠勝任帝王之位,其二就在盡量避免皇族內部的爭權奪利!

無論是在親情的角度還是為了自己的事業可以延續下去劉毅都絕不願意看見自己諸子相殘的場面,亦要在今時就盡早的加以避免,以如今的形勢觀之,唯一能夠威脅到劉桓地位的就是次子劉信了,當年老人家有一句話被很多人奉為至理名言“槍杆子裏面出政權”,而此時在軍中劉信的地位已然不在兄長之下甚至隱隱就有淩駕之勢,當劉毅在時通過他無人可比的威勢還可壓制,可一旦自己不在呢?

三十七歲對於一個男人而言正是精力最為旺盛之時,以朗生的身體情況只要不出意外想來應可輕松活到這個年代所謂的高壽,真要到那時他所要憂慮的就不僅僅是子嗣之間的爭權了,不過對於此處朗生心中已然有了一定的計較,現在他要先行避免兄弟相爭情形的出現,借著此次回京的機會,他亦要與次子做一次推心置腹的相談。

“信兒隨孤來。”劉毅一言既落,烏雲蓋雪撒開四蹄瞬間已在百步之外,劉信亦催動胯下大宛良駒緊緊跟上,隨行士卒包括涙無痕在內皆在父子二人百步之外警戒,這一對父子對話並未他們可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