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章 深入民心(第2/2頁)

在亂世之中當一方實力足夠強大之時它的一系列施政綱要與治軍之道都會被周邊的勢力形成影響,燕軍不擾民乃是軍法之中的鐵律,這個做法讓他們與百姓之間的關系極為友善,只要看見燕軍的軍裝就能給他們一種安全穩定以及親切的感覺,燕地軍隊在數次大災之中對百姓們不遺余力的幫助也更為促進了這種軍民關系!尤其是在燕地的宣傳機關大力加以宣揚之後,燕軍為民的形象便更為深入人心!

與之相應曹軍、揚州軍和孫策麾下士卒亦是受到了燕軍這種作為的影響,也許他們沒有燕地士卒做得那般徹底,但至少劉毅的建軍理念已然影響了這個時代的軍隊,只要城內百姓不會有民變的跡象,樂進是絕不會對之采取強硬手段的,否則一旦與燕軍所為做出比較,各地百姓心中便會自有論處,這民心向背亦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此處只是軍事上的體現,在農業、商業等各個領域燕地的行政手法也在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力,不過在此處就不是南方三雄想學就能學的了的了,燕地有著極為雄厚的生產與經濟基礎,國庫的充裕可以讓劉毅在很大程度上讓利於民,減輕他們的各種負擔,而百姓的富足又會帶來生產經濟更進一步的發展,帶來人口的增加,這一切已然在燕地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而假如曹操、劉備、孫策等人也施行燕地一般的政策就會帶來一個最為直接的後果,那便是稅收的減少,無錢無糧何來精幹的兵員,哪裏有鑄造精良的兵刃?又怎能與不斷擴大之中的燕軍相抗衡?因此對三雄而言他們的改良在燕軍巨大的壓力下是只能被限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劉毅的優勢不會因此而縮減。

商業的興旺必將帶來人口流動的增多,燕地的種種民生及政策都會被那些行商之人傳播到大漢各地,往往於此之中還會加上他們自己的稍稍誇大,去過幽州,去過北平此時早就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這數年來冀州、徐州相繼被劉毅收入囊中,此兩地百姓得到的待遇與幽州並州等處並無二至,這對大漢其余諸州的百姓而言都更為具備說服力,燕王對大漢的所有子民都是一視同仁的。這些影響必然會使得燕地之外百姓對燕軍不會有太多的恐懼,更會向往燕地的生活!

還有一個巨大的優勢對劉毅而言是他人無法比擬的,那邊是他千金一諾的信譽!自從聲名鵲起之後,朗生就從未在這些方面受人詬病,公孫瓚、呂布、袁紹等戰死的諸侯家屬都得到了燕地最大的優待,他們手下歸降的戰將亦在燕軍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那些戰死沙場寧死不降的戰將謀臣亦贏得了燕王的尊重!無論對敵對己,對麾下還是對百姓,劉毅一言就有九鼎之重,這一點無人敢於加以質疑!

如此一來樂平城中的百姓對於城外燕軍通過風箏傳達的要求就會更為的配合,燕王是一言九鼎的,亦從未聽聞燕軍有任何的屠城或是殘害百姓之舉,雖是因為大戰之聲就在耳邊心中多少還是有些忐忑,可隨著巷戰的進行他們並沒有受到燕軍任何的騷擾,一顆心漸漸落回了原處,甚至已經有人在想著被燕王軍隊占領之後的生活了。

他們不用再承擔七稅一的稅率,在冀州那可是十五稅一,且在起初的一年更是低到了三十稅一的地步,他們家中可以用得起炭火,穿得起一些皮毛的衣衫,孩子可以上學更有很多家庭能夠納妾……,一般而言百姓的心思是比較簡單的,雖然曹大人待他們已然遠勝亂世之中可誰不想過上更好的生活?他們只是市井小民,很難知道什麽國家大事,燕王能讓百姓過上富足的生活就是好人,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可就是這樣一個道理的深入人心,卻是劉毅十余年來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