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三章 臨敵查勢(第2/2頁)

眼下劉信的唯一的應對便是快馬加鞭將丹陽精兵甩在身後再謀應對之法,可一來敵軍的跟進極為快捷身在夜間他又無法發揮騎兵營的全部實力,二來此地離燕軍水寨不過十余裏路程,能夠供他馳騁發揮的空間實在太小。無論武藝還是控兵關羽皆顯示出了一代名將的水準,也許在武藝上劉信尚能憑借過人的天分與之抗衡,可在戰陣之中雙方的經驗差距與統兵之能就顯得更為明顯,如今初生牛犢的二公子與沙場宿將關雲長相比終究還是顯得稚嫩了一些,很難與之相敵!

倘若這隊士卒換了是由嚴綱或是華雄來統帥,關羽面對的難度就必然要大上許多,在戰陣之上將領之間的年齡差異比之鬥將更能說明問題,武藝上經驗相差一些只是兩人之事,而到了統兵對戰那可就影響到成千上萬的士卒了。再假若沒有之前那陣傳令的鼓聲,便是拼著麾下士卒遭受極大的損失劉信亦要回頭與之決戰為後繼同袍爭取反應的時間,可現在他卻無法如此去做,對同袍他必須要有信心!

十裏的路程對於騎軍而言只是盞茶功夫,對訓練有素的步軍亦不過小半個時辰而已,劉信一時對關羽的進軍找不到有效的應對之策,短短的十裏距離容不得他做太多的思考便已然過去,此時在揚州士卒的眼中前方已然出現了他們此行的目標,燕軍六合水寨所在的方位。修建之時一舊一新一明一暗的確可以掩人耳目,但那是面對江上敵軍的探測而言,如今敵軍步軍已到近前,這樣的掩飾也就不再具備效果,以關羽的眼光自然能夠看出燕軍重點防備之處的所在,而在此時就算是臧霸紀靈這般的宿將亦絕不會去為什麽空城計,危險性太大!

守城之時善用犄角之勢此乃燕軍的優良傳統,拒守營寨之時亦是一般,相比劉信的實戰經驗不足,龍驤軍騎兵營統領林雪就要老練的多了,他的兩千余騎便就遊蕩在水寨以西兩三裏之處,見關羽大軍趕到並無任何的表示,此時水寨之中的副將潘爽正依照紀靈臨去之言而嚴陣以待,五架襄陽炮,六具墨方神弩和數千名燕軍士卒正在等待著揚州士卒的前來。而劉信見了本軍的這種陣勢亦立刻有所領悟,全軍加速便往營寨以東而去,遠離丹陽精兵而將水寨的正面徹底暴露在了關羽的面前,如今戰局的選擇權便又交在了揚州軍關雲長的手中。

到了距離燕軍水寨三百步之處,丹陽精兵停下了腳步,營寨在中,騎兵營左右為援,對方顯然給自己擺下了一個口袋陣,數日之前遼東軍攻擊樂平城的軍情便已經傳到了廬江之處,對於燕軍器械的精良關羽就算未曾親見也有所耳聞。如今敵軍做出一副任憑自己攻擊的架勢想必定是有所依仗,正面沖擊受到其強力打擊也將是意料中事!

攻擊堅城或是敵寨,身為進攻的一方付出較為沉重的代價乃是軍事常識關羽自不會不知,對於麾下丹陽精兵的攻堅能力他有著很大的信心,否則抄弋陽小道來此的也不會是他了,走那些崎嶇之路無當飛軍就乃最佳的選擇!關羽不是怕付出代價,只要能夠實現戰略目標領軍大將們是不會因此而有猶豫的,他擔心的還是兩側騎軍的牽扯,單只對付一路無論是營寨還是騎軍憑借自己的戰陣指揮能力他自有把握,可如今二者隱隱之間有著配合之勢就必要加以細查了。

燕軍營寨所設之處距離臧霸紀靈率領龍驤軍士卒與張飛黃忠交戰之地相隔並不甚遠,夜色之中亦可見西方的火光以及隱約之中傳來的喊殺之聲,當然這陣聲音極為的細微,足見張飛黃忠二人的麾下並未能突破燕軍的防禦,這些騎兵盡數留在此間監視自己亦可證明臧霸對於憑借手上的兵力擋住對方是極有信心的!這些關羽心中都已經迅捷做出了判斷,但面對眼前龍驤軍的犄角之勢他又應該如何加以破局了?時間在此時可是極為寶貴的,一旦天色放亮,就是這數千騎兵都是極大的威脅,片刻之後關羽的青龍刀斜指天際,他已然有所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