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二章 吳下阿蒙(第2/2頁)

“公瑾,據報日前燕軍鐵騎營大舉出擊殺入兗州境內,可劉毅卻是蹤跡不顯,還有流言傳出此人已經不在兗州而是飛奔漢中而去,先進尚且不知此事虛實到底如何,但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劉毅向來視曹操為勁敵,而中原戰局對燕軍極為有利,郭奉孝賈文和皆乃國之幹才,輔之趙子龍、高敬方這般大將便算其不親身在此想來也不至有損。但有一處公瑾子敬當日之言可謂中矣,對曹軍虎豹騎燕軍極為忌憚,鐵騎營全力盡出怕也是針對於此!”府中大堂之內孫策周瑜魯肅三人盡皆在座,此外還有一一身青衫的孔武有力之人一旁就做,此人身長八尺,樣貌威嚴,有赳赳男兒之風,正在凝神傾聽小霸王之言。

“以瑜見之,此處怕也是那劉毅故意為之,兵法有雲虛虛實實,此人不愧為沙場名帥,與實戰之外亦是無所不用其極,燕軍每每臨戰之時凡有劉毅在處必定士氣高漲戰力大增,此時其行蹤定為曹營眾將所關注,可如此一來便會讓其心生疑慮,放出此言更能讓漢中曹操不得不防,只要對其思慮之處稍有損及其目的便可達到,以此觀之倒不失為一石數鳥之法,這攻心之道也並非在攻城戰中方能加之利用,劉郎生此舉倒是值得我等效仿之。”周瑜微微一笑從容言道,此間只有四人在座,他與孫策又是兄弟之分,因此氣氛顯得很是輕松。

“公瑾之言雖是有理,但劉毅想以此舉瞞過曹操卻是難能,漢中張子才乃是他起兵之時就最為依仗的大才,論及守城,燕軍大將燕雲軍統領張遼張文遠亦是一時之選。劉毅有百戰不殆之名,但這穩守之道卻非其所長亦非其所想,與其前往漢中與曹操對峙倒不如將其善攻之能用在中原之處,只要他能擊破兗州曹軍與西處便是巨大助力,此處你我皆可見劉郎生又怎會看不清楚,不過說起心戰此人確有獨到之處,亦是常有精妙之法,可效仿之!”魯肅聞言一旁接道,劉毅與大戰之時從不乏對全局的審視可亦不乏小節之處,此處可見一斑。

“公瑾子敬所言俱是,劉毅與戰場之上的確厲害,按方才子敬所言,兗州戰局與漢中之處具為一體,倘若燕軍能夠速破曹軍對張子才而言便是絕大助力,怕曹操聞之亦要改變其作戰之法。可如此對我卻是無利,兗州一失漢中再無所得,燕地實力必將更進一步,須知劉郎生不但精於戰陣,與治政之處也是周全細致,觀如今幽州各州便可知之,吾亦不願曹軍與此戰之中慘敗下來!但如此來看便更難猜透其用意所在了,鐵騎營突進之後遼東、北平、疾風三軍對堅城之攻勢卻是緩和下來,此戰燕軍備戰多年,以其實力就算曹軍強悍且有雄城之利當也不至如此不濟,想必劉毅心中定有安排!”孫策又再言道,此時他已經得到了燕軍三大主力軍進展緩慢的消息,似乎與劉毅一貫善攻的風格不符,就算他想引出曹軍虎豹騎聚而殲之也得造勢才是。

“恩,兄長所言亦是瑜心中所慮,據聞高敬方之遼東軍極善攻堅,且前幾日他對樂平的攻擊打的有聲有色,並無後繼無力之態,今有此舉倘若所猜無差,劉郎生實是意在……子明,觀你似有所得,不妨言之一聽。”周瑜聞言微微頷首,得到軍情之時他依然感覺出了劉毅此舉必有用意,和魯肅談論之後亦有了自己的判斷,此時剛要將自己的見解說出,卻見一旁而坐的青衫之人神色有異,當下便笑而言道。

從周瑜對其稱呼之中便可知此人乃是呂蒙呂子明了,此時這位另一個時空之中繼周郎魯肅之後成為東吳大都督的名將只有二十四歲,也不知是否已然開始博覽群書,但他能身在此間便足見孫策對他的看重,而周瑜看向他的目光之內除了鼓勵之外亦不無欣賞之意。

“主公,周都督,以末將淺見,劉毅之所以為此其意並不在兗州之戰,想來還是針對此時兵屯廬江的劉備所發!……”呂蒙見狀倒也爽快,立刻說出了自己心中的判斷,其所言倒與當日趙雲高順之見極為相似,聽他侃侃道來思路清晰分析透徹便知此事在他心中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顯然對於劉曹這番大戰他也保持著極高的關注。

“哈哈哈,好,子明之見解果然高深,兄長當日勸你多讀兵書戰策亦是有先見之明,伯符兄,此之便可謂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了。”聽著呂蒙的一番言語,坐上三人眼中贊賞之色越來越甚,待其言罷周瑜首先擊掌大笑而言,卻原來那勸學之事已然發生,只不過主角由另一個時空之中的孫權變成了如今尚在人世的孫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