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七章 戰略調整(第2/3頁)

倘若你能更深一步的去分析眼下的戰局便會發現雖然燕軍無論是步軍還是騎軍都難有巨大的突破,可他們的機動性卻是極好的保存了下來,換句話說三支主力軍與鐵騎營的行動完全可以由他們自行決斷,曹軍眼下只能做到固守對此卻無法影響!劉備出兵的前提是什麽?必須等燕軍與曹軍在兗州打到一定程度無暇他顧之時才可行之,倘若此時渡江,燕軍的三大主力包括麴義的烈火軍在內都可轉向合而擊之,揚州軍稍有不慎便是滅頂之災,劉備何敢如此輕易決斷?

當日賈詡前往下邳,龐統獻策之時曾有兩法,一種便是劉信所言的讓燕王大局加以配合造出混戰態勢引劉備過江,再用飛虎水軍斷其退路將之隔在江北不得回返,以龍驤烈火二軍對之加以牽制並不與之決戰,待兗州戰局定後燕軍當可奮力一擊將曹軍劉軍一力打垮;另一種便是以飛虎軍強大的水軍趕在劉備過江之前封鎖長江水路,根本不讓他有加入中原戰場的機會,顯然此時劉毅選擇的是後者!

心態發生良好的改變不再會因為一味求穩而患得患失,這卻並不代表著朗生就會放棄穩正之道,相反作為燕軍的戰略更要堅持下去,變化的乃是應變的戰術而非戰略思想,若按龐統第一策倘若成功的確有極大的好處,不但劉備會因此一蹶不振且曹軍也會在大敗之下選擇退軍,豫州之處根本難以防守,從此長江以北都不會再有大戰!

這個結果對燕軍而言無疑是最為理想的,可理想距離現實總是有著一段差距的,便是提出此策的龐統都不會有絕對的把握,否則以他的性格完全不用再設第二謀!危險與機遇並存,倘若飛虎軍斷了劉備退路,且不說很有可能引起江上的一場大戰,便是揚州軍與兗州軍聯手起來抗擊燕軍也會給兗州攻略帶來太多的變數,劉毅在戰術上可以選擇冒險,但這個風險是要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內的,太過難以駕馭之事哪怕就是有天大的誘惑也不能為,鳳雛的第二計就成了最佳選擇!

飛虎軍遊弋長江封鎖水道隔斷的絕不僅僅是揚州與兗州之間的聯系,徐南三郡亦會成為完全的孤島,公明的龍驤軍絕對有能力在短期之內將之整體收入囊中,而到那時飛虎軍有了陸上的增援將會更為堅強,假如戰局需要,麴義的烈火軍一可用作對揚州的威脅亦可作為總預備隊加入兗州戰場,再度增強燕軍的實力給曹軍最後一擊!

在劉毅看來如此的戰術構思雖說談不上完美卻無疑是最有利於眼前戰局的,既如此他便要堅定不移的執行,燕王直屬軍團與飛虎軍房山分部留在幽州是為了照應全局亦不無防範異族之意,乃是穩妥方正之法,但那是在曹軍回援與燕軍展開決戰的情況下,如今漢中激戰分走了曹操很大一部分兵力,此時劉毅的後方並無太多的隱患,自然要集中最為優勢的兵力做出雷霆一擊!其實單看朗生讓房山分部暫緩奴隸運輸之事北調就已經可以判斷出他的意圖就是要加強飛虎水軍的戰力以更好的封鎖長江,畢竟那小霸王孫策不也在按兵不動嗎?

燕王采納鳳雛之策便會給予其最大的支持,對此龐統已是了然於胸,徐晃的進攻快捷無比,而麴義烈火軍亦是保持在臨戰狀態之中,可此二處包括白虎玄武二營的南運都還非戰役關鍵,此時最大的要點便是甘寧的飛虎軍是否能夠用最短的時間來搶占長江水道的控制權!為此這一次水軍的出擊乃是甘寧親自掛帥,徐州方面的指揮就完全放給了龐統,對於鳳雛的才能無論劉毅還是甘寧都表現出了最大的信任,雖然在統領大軍方面他還有所欠缺可有賈詡徐庶從旁輔佐加之徐晃麴義這樣的良將當可無礙,由此更可見燕王對龐統的看重!

兵出徐州大張旗鼓,兗州之處放緩攻勢通過這樣的戰略便可緊密聯系在一處而一目了然,兗州大戰之中燕軍的優勢幾乎不可動搖,而在對樂平發動的攻堅之中遼東軍與朱雀營配合所展現出來的威力已然證實了燕軍戰術的可行,在劉毅看來拿下樂平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而一旦此城被破,遼東朱雀南移再與疾風、北平二軍攜手就可將東平魯國等處各個擊破,且在以後的攻城戰中燕軍的優勢還會越來越為明顯,至於陳留之處的曹軍與夏侯淵曹純的虎豹騎又有鐵騎營將之牢牢看住,兵力的劣勢必將使得曹營眾將很難將形勢翻轉!

在周瑜為孫策分析中原戰局之時曾經指出劉曹兗州大戰的關鍵就在於劉毅的鐵騎營能否消滅或是有效的限制曹軍虎豹騎這一支強大的機動力量,此言不可謂不精到,便連朗生一開始都是如此琢磨,但周瑜不會想到面對曹軍苦心經營多年的堅城,燕軍步炮協同這個新穎戰術已然發揮出了絕大的威力,他的成功甚至超出了劉毅的想象之外,就算付出同等的損失而拿下城池對燕軍來說已然絕對可以接受,且在這個前提下劉毅便能將盡力殲滅虎豹騎改為盡力限制之,不要小看這僅僅兩字之差,他的結果就是可能性的極大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