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六章 欲加之罪(第2/2頁)

在不遺余力的發展自身實力的同時,劉備也沒有放棄對劉毅底線的試探,與建業之處的長江沿岸設立烽火台,他的用意是極為明顯的,防備的正是飛虎軍這樣一支強大而又頗為新穎的水軍,江心洲一戰甘寧麾下的威風不光是向孫策周瑜展示的,劉備口中不言心中對之極為忌憚,長江是他對付劉毅的很大一處屏障,而一日不能降低飛虎軍的威脅這個屏障的威力便會減弱很多,他必須提前做出應對。

劉備的試探是有著一定限度的,一點一點的向前循序漸進,他可以根據對形勢的分析判斷出劉毅的大敵還在兗州曹操,為了燕地的兩年方略他甚至可以隱忍曹軍拿下荊州就當不會對自己的試探有什麽過激的舉動,果然對他設立烽火台之舉燕地沒有任何的反應,緊接著他便又開始遷徐南三郡之民而往揚州,這在程度上更深了一步,卻也是劉玄德不得不為之舉,此時不遷等燕軍動手他便再無機會。

當年劉毅之所以願意和劉備共分徐州除了要控制自己領地太過擴大而產生的精力分散亦不無借此限制揚州劉備之心,無論其在徐南三郡投入多少的人力物力,實力上的差距和地形上的劣勢都決定了揚州軍是難以在此處與燕軍抗衡的。不過此處朗生倒也低估了劉備的決絕,早在當日破釜沉舟要與孫策力爭江東之時劉皇叔就做好了放棄此地的打算,另一個時空之中楊修對漢中的形容放在此處更為合適,而劉備的決心顯然比之曹操還要更為堅定,想要以此對其加以牽制或是將其心意吸引在此間,劉毅的這個謀劃可稱是白費心機了。

徐南三郡民眾的遷移有著一個由少到多的過程,雖然對於自己的判斷很有信心,麾下一眾智謀之士對他的這個決斷也極為支持,但劉備還是不敢為之太甚,有時候劉毅的行為亦不能以常理度之!奔狼一戰還可解釋為漢軍戰力的強悍與麾下大才的奇謀妙策,但當年的支援北海徐州之舉就顯得頗為冒失了,若不是當時的袁紹信心不夠堅定張虎郭嘉等人又是巧計叠出,劉毅能不能安返幽州都是問題!其時他敢於冒險,現在雖然性情越發沉穩但劉備顯然不願太過刺激與他,否則劉郎生就是不按常理出牌他又能如何,最終還是便宜了曹操。

只不過劉備當時並沒有想到他的移民之舉會成為劉毅對付他的最佳借口,此處倒也不能太古苛責玄德,華夏自古以來就是禮大於法,律法這個東西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沒有得到真正的貫徹並被居於最高的地位,儒家思想仍然是無可爭議的準則,更別提他本身還具有漢室宗親的身份,且漢末的那些諸侯們誰不是如此做得?就連劉毅自己也不例外,人口可是實力最為直觀的體現,有它才有一切!

正是因為有著法不責眾或是法外容情的心理,才會有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說法,當劉毅真正用此來指責劉備之時,他還真的無法加以分辨,漢室的律法就是劉家的律法,身為宗親的他本就應該帶頭遵守,難道還能對朝廷言及別人都是這麽做得,我不過是有樣學樣罷了,你劉郎生還不是如此?這些只能私下言及根本上不了台面,劉備真要如此做了不但會影響他的聲名且毫不懷疑劉毅定會給他扣上一頂汙蔑朝中重臣,不敬朝廷的罪名,比之眼下的這個還要更為嚴重。

當然這些所謂的罪名還只是其次,反正現在劉毅身有輔政之名,哪怕他劉玄德不為此事他也能想出別的借口,真正讓他在意的是這個行為的背後劉毅的立場已然表達的極為清楚,他不再忌憚自己與曹操之間的聯手,卻似乎又與其之前一貫的表現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