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五章 得失俱細(第2/2頁)

作為此番攻方的主將,趙雲與高順二人在戰後的總結之中卻把自己代入到了樂進的角色去考慮戰局,久候兩將對視皆微微搖頭,他們發現即使換了自己面對如此攻勢,怕能將戰局拖至對耗已然是最好的局面了,而在兗州戰場之上,燕軍最大的優勢就是兵力,既能拿下兗州之地又能將敵軍的主力消耗殆盡在劉毅的戰略構思之中便是最為理想的局面,壓縮曹操的領地,消耗他手中的精銳,哪怕是兩敗俱傷比起恢復能力來燕地的優勢將會越發的明顯,此亦乃穩正之道!

體驗了一番樂將軍的處境與心情之後,趙高二將與郭嘉及眾將都開始認真的對今日之戰進行總結,樂平攻堅不僅僅是兗州之戰的前哨,對於燕軍之後的建軍鬥將提供很多實際的經驗,之前燕王就有過來信,此戰得失要細到毫巔!步炮協同戰術第一次用於攻城便出手不凡,可其中也有著不少的問題,一部分屬於戰術與條件限制的硬傷可以暫時不加考慮,可在實戰之中兩軍配合之間出現的問題就很是值得將領們去總結經驗了,今後的大戰燕軍面對的堅城絕不止樂平一處。

首日攻城戰局發展順利,高順當然不會讓樂進有喘息的機會,夜間李鐵牛的朱雀營依舊在不間斷的對樂平城頭做出打擊,敬方有言此戰最為辛苦的便是同袍士卒,一旦得勝當以朱雀營為首功之臣!說這句話的時候高順是極為認真的,步炮協同攻城,後者起到的作用至關重要,不過一向牛皮哄哄的李鐵牛此時卻表現出了極大的謙遜,兄弟們只是辛苦一些,遼東軍的同袍可是拿命去拼的,為了燕王大業這本就是朱雀營士卒應有之義,豈能因此而爭功?此言正是鐵牛的真實心意,拋開別處不談,這一次的樂平攻堅他可是過足了戰癮,更對高將軍做出了承諾,朱雀營要幫那樂文謙再建起一座城中之城!

鐵牛的話固然有些誇張可仔細一想卻也並不為過,十二時辰不間斷的發射石彈,一日一夜打進樂平城內的石料的確難以數計,不過想來樂大將軍此時是沒有什麽閑情逸致去考慮建城的問題的。趙、郭、高等人聞言皆是莞爾,久在燕王與管統領身邊,這李鐵牛倒也拾了不少的牙慧,如此言語放在數年之前他可是說不出來的。

戰局的順利使得每一個燕軍將領的心情都較為輕松,但這只是一刻,身為主將,趙雲高順都知道張弛有度的道理,一日樂平城未下,他們就不可能真正輕松,之後的總結氣氛就很是嚴謹了。燕王說過精益求精,在平常的操練之中要對每一個細節深挖細摳,戰場之上更要時時對戰術得失之處加以精研,步炮協同中主將對於時機的把握會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高順心中更是深知此戰之中除了他豐富的攻城經驗之外,千裏鏡的效用更要占到極大的比重,這個只配發到燕軍統領一級將領的觀敵利器在攻城戰中似乎更有奇效,他能將第一線的戰局隨時清晰的反應在主將眼前,針對起做出的調整就是如影隨形,這也是樂文謙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那高順還當真會有千裏眼不成?否則燕軍對城頭的打擊為何會如此的精準?往往出手就是要害所在!

針對日間在戰場之上出現的種種情況,燕軍眾將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討論,步軍沖擊的陣型能否更為合理而避免轟天炮產生的誤傷,如何在確保不傷及同袍的前提下更加準確的打擊敵軍等等等等不一而足都成了戰場總結的重點所在,這些在原本的操練之中就被研究過無數次,可有了今日的經驗之後這樣的戰後總結更顯的有的放矢。

自從燕軍成軍的那一刻起,軍中集思廣益的習慣就一直保持了下來,從上到下無論何人對戰局有著想法都能通過完善的制度一層層報備上來,給主帥的定計提供很大的便利。而對於戰役總結而言這樣的習慣更有效果,何者應該加強運用讓其發揮更大的效果,何者又應該將之摒棄不再使用都會通過這樣的議論而總結出來,每當大戰之後將領們都是要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寫出上報的,這些實際作戰之中的寶貴經驗鬥將成為今後燕軍豐富軍事理論的基石,在劉毅心中一支軍隊的強大不僅僅是人員素質與裝備,先進的軍事理論與戰術不可或缺。

似樂進這般名將經過今日一整天的鏖戰之後肯定會對燕軍的戰法做出相應的安排,趙雲高順都不懷疑對方有著這個協調能力,如此料敵先機或是改變自己的戰法就能起到隨機應變之效,具體戰術的理論思想或者只有一種,但放在實際中加以運用卻可以千變萬化,高順在戰術的安排上肯定不會一成不變,當然在此之前他與李鐵牛的溝通最為關鍵,相信經過樂平一戰之後,朱雀營作為戰略兵種的地位還會有所提升!好鋼用在刀刃上,麾下王牌陷陣營敬方並不準備在這幾天之內使用,燕王當年曾經給眾人說過一個一根稻草壓垮馬匹的故事,高順記憶猶新,陷陣營的分量不是稻草可比,一旦用上就要將眼前的樂平城徹底碾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