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一章 各施各法(第2/2頁)

當然馬超龐德二人久領騎軍精通各種戰法,就算曹軍憑借兵力的優勢與陣型的嚴整想將之逼退也非是一日一夜之功,數日以來在漢中城西雙方形成了一種拉鋸的局面,司州鐵騎在無所不用其極的尋找著曹軍陣型之間的漏洞,同樣馬超也還了對方一個動而不戰,雖在緩緩後撤之間亦隨時保持著強大的沖擊威懾,使得敵軍也不敢有片刻的掉以輕心,這場拉鋸戰持續了足有四日之久司州營方才退出百裏之外。

在步卒與司州營拉鋸之時,曹操並未對漢中城發起實質性的攻擊,而是分兵占據各路要點並每日都與一眾麾下在漢中四周遊弋,想盡量找出此城在防禦上的弱點以利日後的攻城之戰!而張虎在大戰之前的平靜之中也不是單純的等待敵軍來攻,不斷加強城防的同時他亦幾乎隔三差五就要與張魯一起在城中巡遊,視察各個關鍵之處,也是穩定民心的一種手法,時時刻刻讓你們看見張大人的存在,燕軍何來退兵之意?自然必要的宣傳在這陣時日也是迅速的開展起來。

此時倘若你漫步漢中城內,便會為遍及各處的標語與圖畫而產生極為新鮮的感覺,“堅守漢中,誓死不退”“軍民一心、其利斷金”識字的百姓能夠了解其中含義還能將之當做一種熱鬧擴散開去,而那些反應曹操當年在徐州屠殺百姓的圖畫其生動之處更令人觸目驚心,怕是曹孟德與他的一眾麾下幹才都不會想到十余年前的舉動竟在今日被燕軍利用起來,且對於抵制流言的傳播還起到了絕大的作用。

單純的文字對於很多百姓而言並沒有太多的震撼力,可圖文並茂再加上解說就會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了,甚至還有當年徐州的幸存者親身說法,看著他們身上觸目驚心的傷疤這些標語圖畫的可信度便大幅攀升。張魯與漢中諸將對燕軍的這個舉動從一開始的並不理解也發展到了後來的大加贊賞,卻不知此乃張子才靈機一動之下的死馬當成活馬醫,有所成效之後更對燕王當日所提的宣傳戰有了更深的領悟!

在燕地之中這樣的宣傳的並不新鮮,不過多是用在行政之中而非兵家之事,那些農事處的革新耕種之法以及器具所許多改良農具的飲用之道就是通過此法對百姓進行宣傳教育的,提升全民的文化知識乃是百年大計,讓領地之內的千萬子民讀書習字即使對劉毅而言也是一項極為巨大的工程,且還需要長年累月的積澱,但通俗易懂的宣傳畫卻很快就能為百姓接受,用之於行政之中官員們很快就感受到了其中的好處,一些政令通過這樣的方法宣揚之後百姓們很快就能身體力行起來,對於整個燕地的行政效率提升這樣的宣傳都可稱居功至偉!

這又是劉毅將後世的成功經驗用之於今世的一個成功範例,所有強大的國家都會無一例外的強勢掌控宣傳喉舌,天天耳濡目染之下民眾亦會不自覺的造此而行,而劉郎紙的普及也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前提之一,沒有它作為基礎就不會有這些齊整生動的標語與圖畫,此物的出現亦可稱作是劉毅對整個時代發展極為關鍵的推動工具。

在朗生腦海之中的新軍編制之中是有宣傳隊這個機構的存在的,燕軍主力之中亦然已經有了雛形,他們不需要會吟詩作賦格調高雅,所寫所畫的一切卻要讓很多目不識丁的百姓們一見即明。此刻任何一個漢中百姓只要上街就能看見很多這樣的宣傳標語與圖畫,再聽見城中燕軍士卒每日齊整響亮的操練之聲便會油然而生一種安心的感覺,一開始張虎只是將這種方式姑妄一試,可其實際起到的作用卻還超出了他的預計之外,曹軍精心設計的流言亦被這一張張劉郎紙所擊敗。

這些標語圖畫的宣傳身在城外的曹操是看不見的,畢竟受到時代的限制他也很難想象還有此般方法能被燕軍運用在實戰之中,之前的論戰也多是名流文士之間的口誅筆伐,而如今燕軍已經越來越具備人民戰爭的能力了。不過就算此時被孟德看見漢中城中的景象他怕也無心去想太多,眼下天天盤桓在他腦海的就是如何才能攻破此城。

張虎的應對之策很老實,甚至有些呆板,就等著挨打了,他一旦堅定決心,無論是誰也很難用處什麽示敵以弱之計,在司隸之處坐鎮七八年,軍師在士卒心中的威望僅次於燕王!正如子才所料,此戰到了最後曹軍必然要來硬攻這座堅城,而在以宣傳手段解決了曹軍的流言之後他對堅守漢中的決心更加堅定起來。

曹軍對漢中城的圍困采取了圍三缺一之法,此亦是攻城之中經常運用的手段,給敵軍留上一條退路讓他們心中始終會有突圍的想法,便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其決死之心從而降低攻城的難度,在這漢中之處便更為關鍵,畢竟城中絕不是清一色的燕軍!但張虎對此的應對更加的堅決,在曹軍沒有布陣的北城,他命燕軍士卒用沙包巨石將城門徹底堵死,再一次用行動表明了此次他要與漢中共存亡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