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章 雛鳳清音(第2/2頁)

“二叔龐先生謬贊了,小子年少胡言而已,不過確是覺得先生此計極為精妙,曹操劉備皆是父王大敵,有此良機亦是不易。”劉信是個典型的吃軟不吃硬的性格,被甘寧龐統這麽一誇倒有些不自在,父王無數次說過身在軍中他就只是軍中一員,上下尊卑要時時記在心間,少年人切忌張揚太過,方才一時興起眼下不免又謙遜起來。

“呵呵,二公子不必妄自菲薄,古之名將莫不是少有奇氣,士元此法確有可行之處,稍待我等在與細商不遲,方才言及戰法有二,此時才言其一,士元可繼續說之。”見劉信面上略有扭捏之態,眾人不由都是會心一笑,賈詡此時出言道,言中亦不乏贊賞之意,不過卻是緊扣名將之處,如今的世子乃是大公子,太過贊譽劉信並非上策。

賈詡故意在名將二字之上加重了語氣,眾人一聽便是若有所思,如今燕王兩位公子俱已成人,也都有名聲與天下傳揚,司隸之行,西域使團,劉毅的態度是極為明確的,劉信此時在軍中的地位已經隱隱然有淩駕劉桓之勢,這在王室兄弟之間就不是什麽好事了,過多的贊賞說不得就會讓兄弟之間產生罅隙,此處還是謹慎為上少言則妙。這賈文和不愧有眼光深遠之名,無論何事在他手中都可以恰如其分!

“軍師,統之第二策便是以飛虎軍主力盡出,在劉備渡江之前就封鎖長江天塹,不過此舉必須伴隨我軍對徐南動手,自從與燕王共分徐州之後,劉備無時無刻不在遷徐州之民以往揚州,長此下去對我軍而言絕無益處,當要盡早圖之,徐南之處並無劉軍主力鎮守,那些郡國士卒必難當我精兵一擊,拿下此地便可為飛虎水軍提供後援之所,否則單靠水上補給很難支撐長時間的大戰!但如此一來恐對燕王的名聲稍稍有損,且一旦戰情危機很可能便會讓孫伯符也加入戰局!”龐統聞言再度繼續他的謀劃之策,心中對賈詡的看法又有了一些深入,兵家之事他自信不會輸給此人,可說到官場權謀與明哲保身之道賈文和確可謂其中翹楚,很多言行都值得他們去細致的加以剖析。

二劉共分徐州之後,劉備遷徐南三郡之民以往揚州已經是公開的秘密,早在他如此定計之前心中便知這徐州說是共分其實已然在劉毅手中,他之所以遲遲不肯動兵除了兩年方略的大計之外亦有將之作為二者緩沖地帶的意思在內!對此張子才曾有一個極為形象的比喻,胳臂要縮得回來才能將拳頭有力的打將出去,下邳東海等郡入手,與戰略態勢上而言徐南三郡對劉備而言便形同雞肋,這個心還是交由另一位劉皇叔去操才更為妥帖,燕軍眼下要做的就是集中精力。

至於其遷民之策亦在眾人的預料之中,劉備固然有仁德之名,又有漢室宗親的身份,在徐州百姓之中極有聲望,可華夏之人自古以來就是故土難離,想讓其離開故鄉前往另一個陌生的地方談何容易,攜民渡江只是在特定情況之下才會發生的特例,而愛惜羽毛的劉玄德定不會采用太過強硬的手法,否則光劉毅手下那些筆杆子的口誅筆伐就會讓他坐立難安,二者之間孰輕孰重劉玄德心中不會沒有計較。

飛虎軍精銳全出,封鎖長江有著很大的把握,在這兩年的建軍之中劉毅甘寧是極為注重水軍的水路補給能力的,當然這絕大部分是出於海上的需要,在內河作戰路上補充才是主要方面,可與此時,這卻成了支撐龐統出動飛虎軍的依據之一,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不僅僅針對步卒,相對而言水軍對此還更為依賴,想要持續作戰保持對敵的強大壓力,拿下徐南三郡作為穩定的戰略支撐無疑最為穩妥。當然在二劉之間此時還存在著一個誰先動手的問題,但在龐統眼中這卻非是戰役的主要方面,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總可有適當的理由!

真正讓他擔心的還是小霸王孫策,江心洲一戰飛虎軍大勝除了本身戰力之外天時地利人和都在燕軍一方,又有出其不意與器械精妙之處,拋開這些不論江東水軍的戰力可是極為強悍的,如今的飛虎軍不再是秘密武器,針對劉毅麾下的這支勁旅南方三雄肯定都會給予極高的重視,單單面對揚州水軍龐統有足夠的信心可將之壓制,可一旦形勢危急孫策周瑜等人再加入戰局這場戰役就會更加難以預測了,龐統的大膽是建立在對形勢的精深分析之上的,在他看來倘若此時將孫策再拖入戰事之中絕非良策,且如此他也沒有重創劉備揚州軍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