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六章 毒士來徐(第2/2頁)

其間眾人也有著一些爭論,對此劉毅自己持一種鼓勵的態度,太過一團和氣與兵家之事而言也並非上善之法,無論如何麾下一眾幹才都是在為自己的大業盡心盡力,身為主上他要有廣闊的心胸去允許任何不同意見的存在,誰也不敢說自己就一定是對的,所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多了解一些下屬的合理建議正是明主當為之道!

在此事之上郭嘉對龐統的支持比較堅定,而張虎、賈詡、戲志才三人都表現出了反對的意見,燕軍攻擊青兗的方略已然確定,不用在此之前節外生枝,龍驤烈火二軍加之甘寧的飛虎軍對揚州劉備在兵力上也沒有絕對的優勢,且劉玄德此時在名義上還和劉毅處在一線,名正言順的大漢皇叔,由燕王率先對其動武很容易授人以柄!

幾人都乃聞名天下的大才,論計謀眼光亦是相若,大家都是一片公心,且這些名士之間的爭鬥很少會帶上火藥味,論交情郭嘉與賈詡這麽多年來已是至交,戲志才更不用說,那是生死之交,但私人之間的交情卻並沒有影響到奉孝的立場,對此龐統心中頗為感激,畢竟他此時的資歷與這幾位相較還是要差了不少!當然對於張虎賈詡戲志才等人他也絕不會反感,眾人之間的辯論只是就事論事,誰也不會加上個人的情緒,且三人所持的論調亦是極有道理,絕非不容異見。

此一番爭論到了最後眾人的決定還是按照原先方略行事,終究只要能擊敗曹操,孫劉二人的危害顯然要小了很多,按照現在的說法龐統還是保留了自己的意見,對於燕王與眾人求穩的心理給予了理解並在劉毅做出決定之後很是堅決的貫徹了主上的意圖!這與戰時並無二致,爭論可以有,但一旦確定了整體戰術之後就不可再有改動!

從如今戰局大勢來看,龐統當時的提議倘若能成燕軍無疑比之現在的局面要主動的多,有甘寧飛虎軍封鎖長江,除非孫策放棄交州之戰,否則單憑劉備揚州之力就算他想支援曹操怕也過不得這道天塹,又或可以過之卻要時時擔憂後路被斷之虞。不過這首先是建立在燕軍戰局順利的情況之下,兵家之事本就難測,況且當時誰也不會預計到在蜀中會產生如此微妙的變局,言及誰對誰錯就有失偏頗了!

曹操進擊漢中之後,賈詡曾經上書劉毅言及當日爭論之事,對龐統的遠見很是贊賞,這份書信燕王一字不動的轉發徐州!賈文和的心胸氣度可謂廣闊,而士元在看後卻沒有絲毫沾沾自喜之意,反而有著深深的自責,早知如此自己為了燕王大業就應該堅持已見,既然是正確的為何不再盡最後的努力呢?說到底張虎賈詡戲志才等人的意見還是給了他沉重的壓力,這原也無可厚非,三人在燕軍之中的資歷與地位無比深厚,龐統暗暗下定決心,倘若再有類似之事自己當絕要做到竭盡全力方可,這一次向燕王建議主動出擊言辭就更為堅定!

書信送出之後士元一直在等待著燕王的回書,可徐州冀州一來一回不過兩日時間劉毅的答復卻過了四日還遲遲不至,兵家之事只爭朝夕,就算龐統知道此事牽扯太重燕王需要詳細思量斟酌亦不免有些心急,劉備麾下有著張飛黃忠等一幹猛將,揚州軍戰力不可輕忽,想要主動出擊對其作出牽制他需要很多的時間來細化自己的安排,方才的言猶未盡便是此時心情的體現,關羽一到廬江事態將更為嚴重!

“士元,某知你現在心情,與戰事而言確是時不我待,可漢中子才正在與曹操大軍交戰,眼前兗州又是一促即發之勢,大哥要考量之處比我等還要龐雜許多,我等還要多點耐性才是!”劉毅對兩個義兄弟是極為期許的,亦是建立在對他們的深刻了解之上,他希望興霸與子龍不僅僅是大將,而要成為一方帥才,對於大哥的希望二人心中也是深知,這兩年擔任一州刺史,甘寧與趙雲都在不停打磨著自己,龐統提出的戰術甘寧是支持的,並在這份書信之上署上了自己的姓名,這絕非搶功而是對士元的最大信任,越是磨練他便也能感受到兄長在面對大局之時做出決定的困難之處,當下亦是柔聲對龐統言道!

“二將軍之言在理,士元,此番大戰我軍曹軍再加廬江劉備,參戰士卒將有百萬之多,此等戰況數百年未見,忽然加以改變既定戰略,燕王定要多處斟酌,稍安勿躁,且助二將軍做好萬全之備,一旦燕王決斷便要立刻行之,此方為我等現下當為之法!”徐庶聞言亦是頷首說到,說起對龐統的了解燕軍之中他亦不做第二人想!

“報!二將軍,賈詡賈軍師到了,隨之前來還有燕王身邊近衛劉六!”龐統聽了甘寧徐庶之言面色亦平靜了許多,臨戰切記急躁,自己在涵養功夫上還要多下苦工。便於此時一傳信士卒飛步奔到門前,對眾人躬身一禮之後便即高聲言道,眾人聞言都是眼中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