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五章 先發制人(第2/2頁)

青州一戰之後,趙雲與賈詡郭嘉二人領軍原地休整等待時機,而劉毅則也不再在鄴城坐鎮而是親率西涼、白馬、重騎、並州四營壓進至冀州兗州邊境長達兩百余裏的戰線之上。騎兵奔襲各處,步卒跟上加以分割,充分發揮出燕軍在兵力與機動力之上的巨大優勢就是燕軍此戰最為根本的戰略,曹軍則一如既往的貫徹著以雄城為點,要塞為面的防禦策略,似刺猬一般縮成一團靜待燕軍發起攻勢,兩軍相對之下戰雲密布,此時已然是暴風雨來臨之前最後的片刻寧靜了。

相比於兗州冀州青州各處的劍拔弩張此時的徐州卻沒有半點大戰之前的氣息,甚至連占據廣陵等徐州南部的劉備軍都已經開始向著長江北岸匯聚,似乎要由此處渡江前往建業,說是二劉南北共分徐州之地,可無論是劉毅還是劉備都心中清楚徐南一地是難以久守的,二人不撕破面皮便罷,一旦破臉燕軍便有極大的可能將此地收入囊中,揚州軍於此怕是難有抗衡之力!可說徐南三郡亦可算得上是劉毅對劉備的一種牽制,而此時揚州軍的這個動作已經說明了劉備的態度。

曹操麾下有法正法孝直為他獻奇襲之策,劉玄德有臥龍為其謀劃合力抗燕之法,此二人當可為如今年青一代謀臣之中的翹楚之輩,這般人才在燕地之中亦不缺之,且比之法正諸葛也不遑多讓,此人就是與臥龍同出鹿門被稱為鳳雛的襄陽龐統龐士元,正是在曹軍突襲漢中劉毅下令趙雲進擊青州之時他也對整體的戰局有了新的見解。

自從當日與劉毅在北平城中一會,有經過自己對燕軍及燕地事情的詳細觀察,又有同門師兄弟徐庶徐元直珠玉在前,龐統亦是下定決心投效朗生,此後在冀州之戰與建業水戰之中士元憑借自己不俗的才華和奇謀叠出贏得赫赫戰功並建立起了燕軍之中一流謀臣的聲望,此時的他官至徐州別駕在劉毅稱王之後的一年更被加為持金吾,位列三品,僅次於張虎郭嘉賈詡等人,猶在徐庶之上,對於一個二十三四的年輕人而言已經是極為難得的高位了,足見燕王對他的欣賞!

在劉毅心中鳳雛龐統與鬼才郭嘉同屬一個類型,都是善於出奇制勝,喜歡為了最大的戰略利益而兵行險招,奉孝在奔狼以火牛計對付匈奴大軍,士元與稽古之處讓二將軍親身為餌,二人膽氣之豪壯便可見一斑!隨著年歲的增長與主公勢力的不斷增大,如今的郭嘉越發的成熟穩重,相對而言在奇詭之道上龐統就要顯得更加突出。

當然對燕王以穩為主的整體戰略士元是打內心贊成的,站在全局的角度上加以分析此乃當然之道,亦是王者之法,可具體到了戰術細節之上,尤其是預判的情況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改變之後,對於眼前的這場大戰龐統便有了自己的理解!倘若此時曹操大軍回援與燕王在青兗之地展開決戰,他肯定還是支持眾人原先制定的戰略,但實際戰況並非如是,劉備兵屯廬江已然呈現出蠢蠢欲動的態勢,出於對同門的了解,龐統幾乎可以確定孔明與揚州軍會加入這場大戰之中,既然如此,待敵來攻倒不如主動出擊,亦可收震懾敵軍之效,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且燕王自起兵之日始就是以攻勢而名動天下的,如今一味為了求穩而放棄自己這個優勢所在似乎在兵家而言並非上策。

不過心中雖有此想,此番大戰畢竟分量太重,龐統不願給專注戰局的燕王造成更多的負擔,可幾番深思熟慮又與徐庶反復驗證這個想法卻是更為難以抑制不吐不快,最後在與二將軍一吐心聲盡展己見之後得到了甘寧的一力支持,並將之詳細報到了劉毅手中!敵未動我可先動,飛虎龍驤烈火三軍聯手先發制人足可應對揚州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