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五章 多疑成敗(第2/2頁)

其實另一個漢末之雄劉備又何嘗不是如是,他與曹操之間的區別只是前期過於顛沛流離信心遭受的打擊太過嚴重罷了,而在他下益州奪漢中、進位漢中王聲勢一時無兩之後也有了這方面的表現,關羽的荊州軍在沒有任何蜀中策應的情況下進軍襄樊,包括之後堅持己見的一力伐吳在劉毅看來很可能就是在這種心態下產生的。麥城一敗千古之憾,火燒連營英雄氣短,苦心孤詣的大業就此付之東流!

這樣的心態劉毅也不能避免,尤其是在擁有了今日的聲望地位之後,戰場之上的百戰不殆使得他對自己的任何一個決定都充滿著無窮的信心,潛意識之中總會認為自己的見解就是高屋建瓴縱觀全局。不過與曹劉雙雄相比,劉毅有著一個獨一無二的優勢,那便是穿越帶來的兩世為人,千秋功過、王朝興替,這方面的經驗任誰也無法與朗生相比,他會時時刻刻警醒自己不可犯一言堂的過失,此外便是集思廣益,真正運用集體智慧去解決問題,而不是通過他人之口說出自己的見解,心態之上亦要如履薄冰,至少天下一統之前劉毅都會嚴格要求自己如此去做,無疑這樣很累,可誰讓他的目標是一統天下了?

用人不疑,人盡其才有著一個最大的前提,就是上位者對下屬的能力必須有全面的了解,更要確定其對自己的忠誠,張虎相隨劉毅十余年屢立戰功,君臣之間極為相知,將漢中戰局盡數付之朗生的信心並不在自己親臨之下,因此有關應對曹操的策略他也只是建議,對於坐鎮一方的大員他是向來敢於放權的,冷兵器時代消息的閉塞使得遙控指揮不可能成為現實,事事恭親的結果很有可能就是處處傷心!

當然對於燕王的建議張虎是極為重視的,與劉毅相處越久對這個主公卻是越來越難以看透,也許這便是王者之道,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看人的眼光絕不會錯,亦是無數次事實驗證的結果,且其對曹孟德做出的判斷與張虎自己也是不謀而合,如今只不過是牛刀小試!敵強我弱之時他更要利用好對方的這個缺點,只要頂過初始的一陣待張遼張合大軍一到他回旋的余地就會更大,亦添此戰的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