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六章 盧縣之戰(三)(第2/2頁)

這一出手便是三箭齊發,先登營是鞠義從在韓馥麾下開始變一手帶出的精銳之師,此時共有八百五十六人,人人手使大戟,亦是一支名聞天下的雄獅,又被稱為大戟士,在步軍之中若論攻城他可能要略遜高順麾下的陷陣營一籌,可若論沖陣,即使當年面對幽州軍鞠義亦有著戰而勝之的信心!這八百余人由他親自率領出擊,其意便在盡量吸引曹軍的精力與此處以便兩翼的趙睿韓呂子迅速通過敵陣!

此時烈火軍的兩營士卒是與敵軍纏戰一處的,也會給後繼同袍的沖擊帶來極大的困難,而鞠義下令擂響戰鼓便是一種隱藏的軍令,聽見那陣密集有致的鼓聲之後,正面與曹軍交戰的士卒已經開始往兩側讓出一條通道,而幾乎與此同時,鞠義戰刀高舉之下,先登營的沖擊亦是迅速展開,兩陣之間的配合頗為精妙,曹軍在酣戰之中忽見對方左右分開,還在稍稍一愣之間便見一隊黑衣甲士迅捷無比的沖殺而來,剛到近前二十丈之處但見他們齊整的揮動手臂,一支支帶著凜冽風聲的短戟就到了眼前,猝不及防之下很多士卒應聲而倒,如此近的距離,先登營又是精與此道,這些短戟的威力還在強攻硬弩之上。

兩年方略之中燕軍的大練兵是深入到了軍事之中的各個領域的,這鼓聲傳令的精細亦是眾人齊心合力研討出來的成果,其中經過了多次的反復與無數的實驗方才正式運用在操練之中!在此之前大兵團之間的對戰多是依靠旗語,戰鼓只是輔助表達幾個明確而又簡單的意思,封丘之戰中劉毅與曹操之間的鬥陣便是通過這樣的方法實現的。

可戰場之上的情勢瞬息萬變,尤其是在大兵團的決戰之中,指望全力以赴拼殺之間的士卒們再去顧及後軍的旗語顯然頗為困難,且在夜戰之中這個難度還要加大,如何能夠保證統軍大將的軍令能夠最為及時的傳達給正在酣戰之中的士卒,思來想去之後劉毅與眾將還是覺得運用戰鼓最為可行,經過年余的刻苦操練,燕軍各軍之中已經形成了自己一套獨特的戰鼓傳令之法,這些鼓聲的含義在平素的苦練之中被士卒們深深記在心間,近乎形成了一種條件反射!正因如此,在眼前如此復雜的纏戰之中,鞠義才敢毫無顧忌的沖殺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