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章 諫臣郭圖(第2/2頁)

這一番稟報一直持續到晚間,甚至晚膳都是在此之中度過的,很是讓劉毅找回了後世召開公司會議的感覺,漢末之人對於膳食之時的禮儀是極為重視的,官場世家就更是如此,可在燕王長期不懈的逐漸努力之下,官場之中也在發生著改變,救災之中的很多時候郭圖等人都是一邊用餐一邊議事的,誰也沒有覺得此事有太過的失禮之處。

隨著這些匯報的深入,冀州各地的基本情況在劉毅腦海之中更為清晰起來,不由為自己此次南巡之舉而慶幸,在幽州各州快速發展的同時尤其是商業的興盛給民間與地方都帶來了不少的問題,而其中的細微之處倘若不是這些官員詳細提及,就很有可能被劉毅忽視過去,朗生不怕問題多,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通過眾人的合力總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加以解決,相反他最怕的就是在下面聽不到問題,那就有可能是被官員們所忽視或是隱瞞的了,恰恰是最大的問題。

郭圖此人長於治政長於與人交際,而在此次的南巡之中劉毅對他又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並不怕將可能會對自己仕途造成影響的問題暴露在燕王的面前,甚至敢於指責由劉毅及北平府制定的一些政策的弊端,這點無疑讓劉毅極為欣賞,身為穿越者,將後世的經驗與今世相結合謀求更好的發展乃是自然之法,可這其中也是摸著石頭過河的,經驗這個東西未必能適用與任何一個時代,因此朗生也毫不忌諱自己的觀點會被下屬所質疑,在某種程度上他還在鼓勵著這種行為。

可如今的他身居高位權傾天下,熟悉他的那些部下似賈詡郭嘉自然深知燕王為人而不會有太多的顧忌,可再往下報喜不報憂、欺上瞞下的情形也很常見,只不過在程度上還比較輕微罷了,這是華夏官場上的一種頑疾,劉毅也並不指望能夠將之完全消除,只願能將其負面影響降到最低,而郭圖這樣的人才就顯得極為難得了,且他與田豐的剛直還有不同,往往就算是一些意見在他口中說出能讓你聽得明白的同時並不會感到太過不能接受,此處說起來容易想做到卻是極難。

華夏的君子之道雖說講究剛直不阿,但更多的也在講究含蓄之道,可往往含蓄太過就難以讓上位者明白決策之中存在的問題,在畏上成風的官場之中便更是如此,所以才會有國有諍臣不忘其國的話語,大體上明君的身邊一定會有諍臣的出現,劉毅麾下戲志才就是這樣的角色,他可是唯一敢在大戰之中拉拽朗生戰袍甚至不惜以身相擋之人,此外便是張虎、賈詡、郭嘉都並不具備這樣的素質,不過戲志才的剛烈更多的表現在軍事決策之中,此時眼前的郭圖在劉毅心中的地位越發重要起來。現今朗生的重點自然還在軍事之上,畢竟此時天下還未一統,他需要更多忠勇的戰將士卒為他沖鋒陷陣,可這一點是會隨著形勢的發展而改變的,窮兵黷武也肯定不是長久之法!

在治政之道上劉毅麾下也有著很多的大才,江東二張、陳群鐘繇,包括眼前的簡雍郭圖都是一時之選,幽州各州的興盛他們才是最大的功臣,但目前朗生身邊缺少的就是一個諍臣,能夠在他身邊不停指出他所犯的錯誤與種種不足,眼前的郭圖郭公則顯然已經具備了這個素質,哪怕他的性格可能不及田豐戲志才那般剛直但此處卻可以通過某種手段來協調,比如說劉毅可以下令不罪諫臣,也可以給他們下發免罪金牌這樣的物事,總之他必須要保證自己不犯或是少犯不必要的錯誤,看來待冀州之戰後將郭公則此人調來身邊應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在簡雍郭圖二人的稟報之中有著一個核心問題,這個問題不單單是在冀州,與各處亦在漸漸的明顯起來,那便是土地的兼並,地廣人稀使得許多良田都是掌握在世家手中的,豐富的資源與優勢的地位將會使得他們以種種手法吸引尋常百姓來為他們耕作田地,這在初期對於百姓們是有著很大的誘惑力的,可隨著他們手中的土地逐漸集中在世家手中的時候,各樣的盤剝便會出現,土地兼並也會愈演愈烈!

這個問題也許在數年之內不會對大局產生巨大的影響,可長此以往就定會加劇社會矛盾而使得人心不穩,同時也在阻礙生產的發展,必須未雨綢繆的加以限制,但采取怎樣的手法就需要劉毅仔細斟酌了,土地可是代表著士族最基本利益所在的,一旦劉毅對此動手倘若太過激進必會遭到極大的阻力,但小打小鬧卻解決不了問題的關鍵,如何才能恰到好處的遏制這種勢頭將會是朗生很長一段時間之內在治政之法上需精心應對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