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範陽朱亮(第2/2頁)

劉毅聞言默然不語,在他心中自然不會為了一個小吏之事心憂,如今隨著幽州各州的興旺,各種物質都極大的豐富起來,那些貪墨之事是必然會隨之而來的,這是歷朝歷代都很難解決的問題,哪怕是朱元璋的扒皮填草都未將之消亡,劉毅手中的天耳有監察官員之職,遇有貪墨之人也會嚴格加以懲處,但處罰只是手段並非治本之法!這些事情想要將之徹底消滅是不大可能的,便在後世也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做到這一點,況且在華夏人情又是根深蒂固的千年相傳,在劉毅心中恐怕只有高薪養廉才是治本之道,這個辦法也少不得會有很多的弊端產生,但兩害相權取其輕,之前是因為官員的俸祿都有定制劉毅未曾輕舉妄動,看來這個辦法此時亦到了要實際執行的時候了!

詳細思索一番之後劉毅先是問起了朱亮對此的想法,其所思倒是極為清晰,對於此等貪墨之事依據貪墨的數量律法是有所規定的,那個小吏理當杖責二十永不錄用!但燕王當日便有過嚴令,救災物資等同軍資,一旦有失軍法從事,而若是依照軍法便是杖責六十但可繼續留用以觀後效!這小吏貪墨的原因乃是老母急病家中積蓄難以支撐,這才不得不鋌而走險,在朱亮心中是傾向於後者的,畢竟此人平素的表現還是兢兢業業的,如此雖是多受皮肉之苦卻可以保住自己的職位,當然就算再加用之也不會是在平原亦不會是倉庫之職了。

對於朱亮的這個想法劉毅給予了支持,屬領之中富足之後反倒是官員們的收入有所降低,這本就是他欲行高薪養廉之法的初衷,但似這般的情形絕不會是特例,在眾人不斷的努力之下如今幽州各州百姓的生計已經得到了保障,是否能在醫療方面再加以改良了?單是各縣的醫館顯然是不夠的,醫保更是暫時沒有基礎,但這卻不代表此中沒有變通之法,而這一切正是大權在握的燕王應該考量的事情。

朱亮此人年紀不大卻是頭腦清晰,見事精準,為官又是頗為清廉,看來今後觀其表現倒可以進一步重用之,當劉毅離開平原的時候腦海之中已經有了這樣的想法,此人乃是幽州書院培養出的代表性人物,其身上深深的打下了劉毅的烙印更是接受了不少他新穎的細想,如今自己對社會制度還是改良為主,可一旦自己的實力足夠去做改革之時像朱亮這般的年青官員就會稱為絕大的臂助,此時亦可準備了。

範陽縣已是臨近幽州冀州的交界之處,過了此處行不多時便到了冀州的河間郡,此處乃是高順遼東營的駐地,在冀州境內有著燕軍將近一半的精銳的所在,不久之後張合的虎衛軍也將開來此間,劉毅此行除了巡視災區之外視察部隊亦是重要的目的,兩年方略之中各軍的兵力都得到了極大的補強,幽州武院的整軍更是為其輸送了不少很是優秀的各個層級軍官人才,各軍的練兵一天也沒有停止過,如今朗生就是要看實際操練的效果,當然絕不會對其加以提前的通知!

後世在華夏的企業之中亦不時會有領導下去視察的舉動,可那在劉毅眼中卻與過家家並無二至,都是提前打好招呼,早在領導來之前的數日甚至是半月就開始準備,安排的極為周到,這絕不是下面的職責,根源還在領導身上,如果真的想看到真實的情況他們就應該突然襲擊,這樣的安排恐怕在其心中也不過就是走走過場之舉了!

這樣的舉動劉毅不會為之,尤其是在軍旅之中,強大的軍隊是他爭霸天下的基礎所在,他要的是實實在在的強悍戰力,而不是任何的表面文章,此處在之前的幽州軍現在的燕軍之中已經形成了傳統,似徐晃張合張遼這般的統領一級大將下到各個軍營也是有著律例要求的,倘若有人敢於虛應與事無論是誰朗生都不會有絲毫的手軟!

他的手中有最為詳細的遼東營地圖,自然便能找出最佳的路徑給予突襲,此時劉毅手中不過百余名親衛營士卒,但另一個時空之中甘興霸突襲曹營亦不過百人,這些身經百戰的精銳足以讓劉毅對遼東營的應急能力做出一番考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