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章 蜀中軍情(第2/2頁)

“張任張繼遠,恩,東方說的不差,此人缺乃大將之才,可與公明文遠比之,有他坐鎮巴郡,即或荊州水軍順流而上也必有一番苦戰,文和?”彭宇的一番分析聽得劉毅暗暗點頭,他是大致了解當年劉備攻取蜀中的戰術的,一開始可能由於荊襄方剛安定需要穩定民生又要防備曹操卷土重來,且又有援軍之名,因此劉備只是率領步卒前往,初始進展順利,卻在副軍師龐統遭遇流矢身亡之後難做進取,後諸葛亮領軍入川,所采用的便正是彭宇方才所言的水陸並進之法!

那一戰卻是張飛將才的最大的體現,也正是其義釋嚴顏一路而下蜀中關隘數十座方才讓他完成了在世人心中自猛將至大將的轉變,可謂是三將軍一生之中的得意之作,至於孔明親領的水師卻並未遭遇太多的險阻,而在此戰之中,除了老將嚴顏之外,與劉備酣戰最激烈者就非張任莫屬,雖則落鳳坡之事可能出於杜撰但便是在諸葛亮張飛與劉備合兵一處後他仍然領軍與之抗衡頗久時日,用兵之能不在話下,且今世在趙雲耳中劉毅也曾聽聞此人之名,亦是槍王童淵的得意高足,不過這師兄弟二人卻不似趙雲與張繡一般,雖有同門之份卻從未相見,此外當時的益州軍中尚有李嚴此人,恐怕如今還聲名不顯!

見燕王目光轉向自己有詢問之意,賈詡詳查巴郡地形之後方才言道:“此處山勢縱橫,地形崎嶇,若是公明文遠任何一人坐鎮此間都必會給曹軍帶來極大阻礙,以詡觀之,倘若曹孟德無出奇之策定會陷入苦戰之中,反之這陸路倒是成算頗大,那曹操用兵向來也是謀定而動,西蜀地形之險他不會不知,劉季玉此人貪與安樂,麾下恐不乏離心之人,此戰兵力強盛怕還在其次,這內因之處燕王不可不查。”

“恩,文和所見深遠,蜀中雖是天府之國沃野千裏卻是地形險峻,便是孤要對此處用兵亦不得不詳加斟酌,若無內助強行攻之就算此地可得亦會折損頗重,孤那族弟之為人?不談也罷,孟德麾下荀文若、程仲德等人亦定會見及此處,孤本欲手書一封與季玉提之,卻又顧忌因此遭忌,如今文和之言當便是事實,曹操若真對蜀中用兵,此處必有妥善安排,東方,可聞蜀中法孝直之名?”劉毅聞言連連頷首道,以蜀中之險,在兵力充足糧草齊備的情況下一力固守就算自己也要小心應對,單從地形上而言由漢中起兵攻之雖有葭萌之阻但卻要輕松許多,當年劉備能得此地確是受內助之力,益州別駕張松與法正等人算是最大的功臣,前者在大功告成之前東窗事發,而後者卻是劉毅心中也不得不重視的一個人才,法正可是被稱為劉備謀主的人物。

另一個時空之中的漢中之戰可說是劉玄德一生軍事成就的巔峰之作,也是他在數十年的對抗之中首次擊敗宿敵曹操,而那一戰隨軍參贊軍機的便是法正,諸葛亮則在成都負責後勤,這倒也並非說法正之能就在孔明之上而是論及對益州地形的了解此人當是不二人選,當然法正的軍事才能亦是不容忽視的,否則劉備又怎會重用與他?

不過與孔明荀彧這樣的完人相較,法孝直是有著明顯的性格缺陷的,便是他的睚眥必報甚或還有點小人得志之心,不過這些在劉毅看來是可以容忍的,用人用的就是他的長處,劉備在此處也是一般,對其極為厚待,只是諸葛亮出言點醒之後法正才稍稍收斂。

後關羽走麥城,張翼德出師未捷身先死,劉備生平最為慘痛的失敗在白帝城郁郁而終!孔明之前苦勸無果便成有言,如果法正還在的話就能阻止劉備不讓其東進,可此人一去便無人可阻陛下!由此也可見法正在劉備心中的地位,但在劉毅心中倘若法孝直當真有那般軍事眼光,應該也能看出劉玄德一搏之心,說不定反而會助之進取江東,這一切已經無可稽考了,他的英年早逝也極之可惜!只是其人既然可迎劉備入川,就極有可能去迎曹操,要知在另一個時空之中劉皇叔也不過就是第二人選罷了,這樣的人物他又豈能不加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