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 敵意所在(第2/2頁)

“士元此言倒卻是真知灼見,向聞燕王之討伐黃巾之時就將此二人稱為熊虎之將,言其乃當今之世少有的文武全才之人,此番庶親眼觀之,燕王所言不虛也,想周公瑾那般帥才卻也在二人圍攻之下知機而退,足見關張之能,論及統軍我軍能與之相較者亦不過聊聊數人耳,且其更有萬夫不當之勇!孔明便算是天縱之才可想要讓此二將信服也不是易事。”徐庶聞言贊嘆道,此二人亦是難得一見的豪傑。

“燕王之言定不會有失,便是無孔明陸遜之輩相輔,此二將也是我軍勁敵,不過劉備比之燕王與曹操終究還是實力較弱,我觀燕王之策略亦是側重與兗州,恐怕將來開戰那裏才是決戰之所,二將軍之徐州多半會對劉備取堅守之勢,我倒要看看孔明到時如何攻之。”龐統當年在趙雲軍中便見過關張二人的,劉毅與之言談之時也多有提及,加上揚州之戰更與關張有過協作,對其的了解還要在徐庶之上。

“徐州有二將軍坐鎮,龍驤飛虎二軍皆是我軍百戰精銳,加上鞠義將軍的烈火軍及文醜將軍的重騎營,便以孔明之智,關張之勇我軍也盡可敵之,終究還是兗州一處對燕王來說才是要害所在,倘若此地可得,長江以北曹孟德便無險可守,到時燕王再轉過頭來對付劉玄德,其豈有可抗之力?不過燕王自起兵之始便有百戰不殆之名可那曹操亦是未嘗一敗,兗州歸屬必要經過一場惡戰!”對龐統所言徐州采取守勢徐庶是深以為然,便如當日賈詡面對於禁始終不出全力一般,戰陣之上總要有個主次之分,兵力的使用也要有所重點才是。

“聞郭奉孝之言,燕王與曹操早在當年討董之時便將對方視為知己勁敵,誠為遠見卓識,那司州一戰看似我軍占盡優勢實則最大的得利一方便是曹操,若無此戰以燕王之見,他豈能如此輕易的拿下荊州?燕王也未必要行休養生息之法,如今其實力較我軍雖稍處下風但卻足有一戰之力,而兗州之戰便可大致定此天下之勢!”在劉毅軍的一眾謀臣之中,論起性格郭嘉與龐統是最為相投的,很多的見解都是如出一轍,年長頗多的奉孝對龐統欣賞的同時亦是極為提攜,士元提到他時眼中很有相敬之意,而其對曹操的分析也是極為中肯。

“奉孝兄確是經綸濟世之才,此番他奉燕王之命前往雍涼,憑我軍之勢及其三寸不爛之舌,恐怕此二處歸於燕王治下當不會有失。”當今天下提起幽州軍四大軍師無人不知,而在四人之中灑脫不羈又有豪邁之風的郭奉孝顯然是最為吸引人們目光的一個!對此人的才華,身為同僚的龐統徐庶都是心存敬佩的,也以之為效法的對象。

“雍涼之處對燕王而言不過乃是錦上添花,奉孝之能加上馬家殘存之威定此二處乃意料中事,不過我觀燕王意欲得此二處其心卻不在於此,此二處一得,漢中之地便隨時在我軍圖謀之中,可供燕王選擇的戰略亦會多出,那張魯雖有陽平之險,百姓之附但畢竟只是半州之地,虧得此人還在猶豫不決,待到兵臨城下之時便是悔之晚矣,益州劉璋暗弱無能,倘若燕王可得漢中之地,益州亦不在話下,到時燕王便可對曹劉孫三人成包圍之勢,便算不與曹操在兗州爭雄還可自長江順流而下,我軍有水軍之優在手,便算三人可抗一時卻終難持久。”龐統侃侃而談,形勢分析猶如抽絲剝繭,此番見識倒是與劉毅心中所想不謀而合,此番郭嘉前往雍涼也的確是帶著這份目的的。

“士元之言固是,可你知我知,燕王與軍師亦如是,恐怕那曹操也不會不知,倘若被燕王行此迂回包抄之勢,他一是以攻對攻進取冀州,二便是搶在燕王之前進軍益州,似此倒不可不防。”徐庶聞言略作思索,片刻之後方才出言道,其目光中也帶著詢問之意。

“進取冀州?燕王在北平集會之時便對冀州及徐州二處極為看重,日前又再下軍令令前番各處詳觀敵軍動向,顯然就是在防著曹孟德這一手,主動進擊雖不說不能卻還需揚州劉備出兵配合,但只要我軍嚴加防範,似乎其並無便宜可占,以其眼光當不會有此一舉,看來他必會謀取益州,絕不會錯!元直,我雖不知他有何法破蜀道之難可卻不能不勸燕王防之,此事頗切,我這便作書!”龐統見徐庶目光便知他的心意,當即便命人送來紙筆伏案疾書起來,而徐庶則是在他身後細細觀瞧其落筆,並不時微微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