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 臥龍出山(第2/2頁)

劉備此人到底如何?今世的劉毅無疑是最有資格加以評判的,在他眼中,這是一個在心機、權謀、用人之上皆能與曹操分庭抗禮的角色,其前期的顛沛流離更多則是受限於地位與實力,還有著一點重要的原因就是曹操對他的看重,始終將劉備作為心腹大患加以限制,一旦其露出發展的勢頭就是毫不留情的加以撲殺,這種程度甚至超過了勁敵袁紹,而在如今劉毅對待劉備的策略就是效仿當年曹操的,徐州四戰之地我可以給你,倘若你真的眷戀於此倒可省卻心思!

可惜劉備始終不是他那個“此間樂不思蜀”的無能兒子劉阿鬥,劉毅的心思他是心知肚明,只是朗生這一手陽謀卻是他無法抗拒的,畢竟二者之間的實力差距太大,傭兵數十萬的大將軍袁紹尚為此人所滅,何況是實力遠在袁紹之下且根基不穩的他?隱忍待機就成了劉備必然的選擇,隨著形勢的發展,倘若機會再不出現他已經考慮要和曹孟德聯手了,以劉毅的這種勢頭再度擴張的話,這漢室天下就真的沒他劉備什麽事了,好在此時孫策攻擊揚州劉繇給了他這個機會!

後世有句名言,機會永遠只會給予有準備的人,這句話若是安在劉玄德的身上也是無比恰當,他在徐州苦苦隱忍養精蓄銳為的就是這一刻,而當機會真正出現的時候他表現的比任何人都要堅決,自己傾盡全力恐怕與孫策之間也勝負難料,因此他不惜放棄富足的徐州也要換取劉毅的出兵相助,在這一點之上劉備顯然要勝過他的對手。

劉備相信劉毅定會出兵助他,因為此時對他而言根本是有利無害,且就算在劉備堅定的決心之下,他也知道自己的選擇是一場豪賭,倘若不能擊潰孫策得到揚州之地,等待他的就是與劉繇一樣的下場,而在劉毅眼中,此戰無論是他勝還是孫策勝都會付出沉重的代價,這樣的勝利者就算得到揚州恐怕也不能對他造成多少的威脅,但劉備沒有的選擇,除非他願意被劉毅就這樣在徐州圈養下去,胸中的壯志與自傲使得劉備寧願選擇這種賭博的方式去做殊死一搏!即使轟轟烈烈的失敗也比在沒有希望的環境下流逝生命來的更為痛快!

不得不說他賭對了,在這場賭局之中給他幫助最大的有兩個人,一個自然就是劉毅,甘寧的飛虎軍在江心洲一戰之中徹底擊潰蔣欽手中的江東水師,將張飛的丹陽精兵成功運送過江,就在那一刻,劉備已經掌握了這場戰局的主動,孫策的強大在於水軍與治軍,可治政卻絕非所長,領地初得人心不穩便是他最大的弱點,這個弱點也被劉備以近乎賭博的方式利用到了,而在關羽率領的騎軍也渡江加入並在健康一戰中憑借許貢的倒戈擊敗周瑜大軍之後,此戰他已是大勝!

而在此時劉備卻是並未如預想之中的那般對孫策再度施加打擊,他已經開始在保存自己的實力,有著大半個揚州在手再加長江天塹,一個穩固的後方已經可以讓他開始施展自己的抱負,當然其中也有著另一方面的原因,那就不得不提對他幫助最大的第二個人。

這個人就是策劃了韓張聯軍攻下涵谷並繼續進擊司州的曹操,他的方略當然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遏制一直突飛猛擊發展的劉毅,可不得不說這件事也讓劉備成為了極大的收益者,就算劉毅在極端不利的條件下應對得當,借助烏桓匈奴之力拖住了戰局,又在一眾謀臣猛將的主動配合之下不但守住了司州,且將聯軍二十九萬大軍盡數擊破!可此戰之後不光士卒傷亡慘重,屬領之中也承受了極大的壓力,使得他在短時間之內再難有所進取,這就給了劉備發展的機會。

精準的判斷了形勢之後,劉備並不願立刻與孫策決一死戰,在他心中已經有了更好的想法與謀略,在很多時候,軍事都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而在擁有了一個可以俯瞰天下形勢的軍師之後,劉備心中的份希望更加的濃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