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 揚長避短(第2/2頁)

“子平,這小子交給你了,回去給他上些藥,給我看好了。”回陣之後劉毅便對管亥言道,而此時列於陣前的青龍營士卒與廖化看見此人雙目直欲噴火,似乎要親啖其肉方才罷休,當日函谷一戰閻行斬殺青龍營士卒頗多,廖化也曾與之交戰卻是不敵,如今見主公出馬生擒此人無不心中大快,不過眾人也知此人是主公用來交換統領屍身及家人的,因此也只把仇恨壓在心間,但那眼光已是猶如實質了。

“文遠、雲渺,倘若方才兩軍全力一戰,我軍勝算如何?”此時劉毅尚未退軍,只在陣前看著對方行動,要知退軍在兵家之中乃是一門極其精深的學問,在他眼中這是衡量一只軍隊是否能稱為精銳的關鍵所在,亦可從此看出敵軍的戰力,觀看片刻又對身邊二將問道。

“怕只是五五之數。”看著敵軍之退次序頗為井然,西涼鐵騎始終未有動靜在監視著劉毅軍的動向,二將此番出言竟是異口同聲。

“倘若我軍兩翼換了是三將軍麾下的鐵騎營,此戰縱使敵軍兵力倍於我軍亦是勝望極大,可烏桓匈奴鐵騎誰也戰力強悍卻不通戰陣配合之妙,如光是騎軍對決倒還無礙,這戰陣配合之中敵軍便可借助此點對我軍施以打擊,勝敗實未可知。”二將出言之後相對一笑,張遼對年長的張燕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張燕倒也不加推舉,立刻侃侃言道,此人雖是出身黃巾可卻極有將才,在劉毅眼中除了波才便要輪到黑山之首,當年他能與袁本初呂奉先等人相抗衡便可見一斑,因此這黃衫營統領一職恰如其分,眼下的這番分析亦稱得上真知灼見。

“雲渺兄所言無差,此次敵軍前來準備周詳,士卒亦是頗見精悍,戰陣調度頗有成法,我軍還需尋隙穩進,再圖良策。”張遼一旁言道,主公大軍一到,在他心中這場司州大戰己方已經處於不敗之地,可若要求勝也要盡量避免過大戰損,從長計議亦不失為穩正之法。

“二位所言俱實,這韓文約雖是無義之徒但領軍卻還差強人意,西涼鐵騎不容小視,傳令下去,收軍回城!”劉毅頷首言道,其實他親身前來在麾下士卒與敵軍面前表現的信心十足定要一戰更多的還是一種姿態,如果能讓敵軍不戰而退當然也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以劉毅如今的戰略規劃乃是先謀中原之地再圖四鄰,若在聯軍身上耗費太多兵力並不值當,爭霸天下一切都要從自身利益最大化出發,其余一切都可暫時擱置一旁,兵家之事絕不可參雜太多的感情因素在內,不過這個目的劉毅就隱藏的很深了,況且還有一個前提,函谷!

收兵回城之後劉毅也與眾將在府中詳細計議此戰之要,方才張燕所言的確為關鍵所在,對劉毅軍來說,最佳的結局莫過於以烏桓匈奴鐵騎迎戰西涼騎軍,則步軍人數雖是少於對方但戰力卻是遠勝,只要騎軍對決不遭敗績勝望頗濃,怕就怕兩軍配合生疏,在混戰之中反倒不利,此點劉毅、張遼、張燕等人皆可看出,敵軍之中絕不會沒有有能之士,如何揚長避短以強攻弱便成了此時商議的關鍵所在。

而在劉毅心中就算要使敵軍退卻也得將他們打的疼了方有更大效果,以此時形勢哪怕與敵軍談判他都未必不能接受,但必須占據主動且手握更多的籌碼,因此如何給敵軍以重大打擊亦是急需之道,當然如果出現全殲敵軍的良機他也絕不會有絲毫手軟,現今的問題卻是聯軍士卒雲集一處也不主動出擊,想要勝之並不容易。這可是在自己的屬領之中交戰,時日拖得太久對劉毅而言沒有半分好處。

眾人一番商議良久,最後都覺襲糧騷擾之法乃是眼下首選,這樣不但可以發揮劉毅軍的主場優勢更能讓烏桓與匈奴騎軍一展所長,小股部隊之間的襲擾對決之中戰陣的影響就會被降到最低,對劉毅而言這亦是群狼戰術的一種延續,敵軍數十萬大軍雲集一處難以下口,決戰又恐折損太重,這騷擾之法自然而然便成了眼下上策,以烏桓匈奴鐵騎化整為零借助地形之優騷擾對方糧道,敵若不堪其擾前來決戰自己有堅城為憑斷然不懼,如此一來戰場主動之權便可盡入手中,且敵軍若因此露出破綻他便可趁隙而進了,當然還需要有周密的計劃。

府中的商議直到深夜尤未散去,大致戰略既然眾人認可接下來的便是行動細節了,而對於細節的要求劉毅向來要做到面面俱到,這邊正在商議之間忽然有守城士卒來報,洛陽北門之處來了一隊人馬約有數百騎之多請入城池,夜間不甚看得清詳細,那為首之人卻是自稱衛將軍馬騰之子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