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後發制人(第2/2頁)

眾人一旁觀瞧,見郭嘉一副沉醉其中的樣子,並無半點心事露在臉上,這份沉穩與耐心倒是讓人頗為心折,且不論他為何而來,單憑這份談吐見識與博聞廣記便讓人覺得與之結交亦乃樂事!

待飲宴畢劉表派人將郭嘉一行送回驛館好生歇息,又與蒯氏兄弟及蔡瑁商議一陣,決定先行以禮相待,待曹操使者到後再做計較。

“看元直形狀,想必有事要問,你我二人身受主公所托遠來荊襄,凡事自應商議妥當才是,不需有任何顧忌。”郭徐二人到了驛館,劉雲便安排是為在周圍守衛,臨行前劉毅再三交代,便是此時他也不會有絲毫松懈,郭嘉見徐庶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不由微笑說道,在他眼中,主公看好的徐元直的確是個可造之才,觀其此次與甘寧一同出兵稽古便可見一斑,也不欲他因資歷地位而有什麽掣肘之處。

“軍師,主公讓我等前來便為結好荊襄以對曹操,如今兗州荀文若不日將至,軍師為何今日不與劉使君明言,好收先聲奪人之效?”徐庶聞言不再猶豫直言問道,方才路上他一直在思及此事,雖知郭嘉定有所想,可身負的職責還是讓他要弄個明白。

“元直之言不差,常言先發制人,後發者制於人,但今日情形卻有所不同,觀劉景升之狀便是想讓我等先行提出,他卻能占得先機,飲宴之中荊襄一眾文武盡皆在座,元直可能看出其心中所向?”郭嘉的話只說了一半,便又對徐庶問道,方才他與眾人交談之時看似無心,其實觀察的十分細致,對場中諸人的心理也有了大概的把握。

“以庶觀之,子柔異度二位大人及一幹文臣對主公頗有好感,言語之中亦多有所向,而那蔡德圭並一眾武將雖是基於敵愾之心誇贊主公可觀其言行卻似乎不欲與我結好。”徐庶聞言略微思索便也答道,飲宴之上他的心思與郭嘉並無二致,亦是極為留神眾人眼中隱意。

“主公之患,曹操也,劉使君之患,亦曹操也,可彼患卻與此患還有不同,此番我軍安定冀州之後雖要休養生息,可冀州之地卻有三將軍及近二十萬精銳坐鎮,便是曹孟德傾盡全力來攻也未必敢言全勝,此人行事向來謀定而後動,必不會為此絕無把握之事,且我軍目前守成有余進取不足亦是實情,司州有張子才十萬大軍,更有虎牢之險,強攻得不償失!因此與曹操而言,抓住我軍休養生息的這段空隙發展勢力再圖回身相抗才是上策……”郭嘉言及此處卻是一頓。

“曹孟德若想擴展,劉備劉表必取其一,徐州四戰之地,況且劉玄德向來能得民心,便是強行取之待我軍休整完畢揮戈一擊他未必便能穩守,如此一來荊襄九郡富足之地就成他唯一選擇,倘若得以擊而破之,便有足夠的縱深可與主公相抗衡,想必此人連接孫策亦是此意,軍師今日之行確有深意,徐庶受教了。”徐庶見他眼光看向自己,也知道郭嘉心意,當下接著分析起來,聽得郭嘉連連點頭贊許,話說到大半,忽然心中一動,想到了軍師今日所為的用意,又出言道。

“呵呵,元直大才,主公當日便贊賞有加,嘉比元直不過多謝歷練罷了,遠不必如此,恰如元直所言,無論荀文若來此如何都不會改曹孟德下荊襄之意,倘若我等先行表明來意,恐怕文若兄便會借題發揮,以他之才,說不得劉使君會偏向何處,似此反而不美,如今事急不在我處,而在兗州與荊襄,劉景升既然要權衡其中利害我等便靜觀其變,此一番後發卻能制人,蓋因文若兄便算再是口若懸河也改變不了曹孟德的本意,一旦形勢有變,心急的便是劉使君了,到時他來問我等,只需盡表誠意便可收事半功倍之效。”郭嘉微微一笑,對徐庶投以贊賞的目光,又再言道,此人才華並不在自己之下,只是還欠缺歷練之功,這卻是必須經過一番磨練才能進益的了。

“如此依軍師之見,我等這段時日身處荊襄又該為何?莫不是空等那荀文若前來吧。”徐庶笑道。

“自然不會,元直好友龐士元大事在即,聞他便是身在襄陽城中,我等之間亦有為友之義,況且主公還有厚禮了,士元並非劉使君屬下又與元直乃是故交好友,這個禮是不能失的。”郭嘉言罷二人相視俱是一笑,心中頗有默契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