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江東之事(第2/3頁)

此人擅長因勢利導亦不缺乏當機立斷,關鍵時刻更能落下臉來投降魏國,雖然只是表面上的亦殊為不易了,這樣的人物做事只求利益,也是個實實在在的梟雄人物,曹操那句名言說的更是不假,至少在劉毅看來,他寧願面對孫策也不願面對孫權這樣的敵人!

此時已是大漢興平八年,如果歷史的走向沒有改變的話孫策應該會在一年多以後亡故,代之而起的就是孫權孫仲謀,且不論此事會否真正發生,對於劉毅而言提前一些了解孫權也不是壞事。

“勞將軍過問,二公子如今年方十六,卻是博聞強識,見識不凡,現主公正讓其與吳郡歷練,前番兵出豫章,也曾隨軍建功。”見劉毅問起孫權,諸葛瑾倒沒有太多的想法,如實告知,畢竟劉毅與孫堅乃是故交,關心一下他的家人也是應有之義。

“嗯,故人有後如此,劉某也為之欣喜。”諸葛瑾的話中已經開始若有所指了,那豫章正是劉繇當時最後的地盤,可劉毅此時怎會接他這個話,當下微微頷首,做出一副心悅之態。

“大將軍太謙了,肅聞聽此次冀州大戰之時,黎陽會戰之中,大公子年方十二卻已經揮戈上陣,斬將殺敵,此等年歲確乃古今罕有,豈不亦是少年英雄,將門虎子當之無愧。”此時一旁一直未曾言語的魯肅出言說道,聽他語音渾厚,中氣十足,頗有赳赳之意。

“呵呵,子敬謬贊,倘若劉某眼光不差,子敬當也通曉武事,且頗有所成。”孫策的使臣之中,劉毅最感興趣的便是魯肅魯子敬,見到其人之後更是如此,他步伐沉厚,行止有力,這都是練過武藝的表現,以劉毅現在的眼力自能看出,似乎史書上也曾提到過此事,魯肅所發的箭矢竟能穿透盾牌使得賊人不敢相近,當時確有其事。

“肅幼年體弱多病,藥石無靈,後得長沙張神醫之言,便以武事而強身健體,算是有些基礎,不過大將軍武勇之名天下皆敬,肅這點本事豈能入將軍之眼。”魯肅此話說的極為真誠,除了位高權重之外,當今天下武人提起劉毅,莫不是高山仰止尤甚其他。

“張老神醫濟世度人,為世人所敬,子敬能得他指點,頗為幸運。”張老神醫便是張機張仲景,曾為長沙太守,後著有傷害雜病論,乃是華夏醫學史上裏程碑一般的人物,對中醫的影響極為深遠。

“大將軍,此番前來,主公有親筆所書,請大將軍覽之。”三人之間多有言語氣氛和諧,可劉毅無論二人如何旁敲側擊總不接話,諸葛瑾見難以讓他先行出言便也不再猶豫,取出孫策手書遞上,否則這番言談東拉西扯的毫無重點,他們可不是來陪劉毅談天說地的。

劉毅見其入了正題,便接過那方絹帛看了起來,前面那些問候憶舊之詞直接被他無視了,孫策的這封手書洋洋灑灑數千言,但核心的思想只有一個,希望劉毅助他盡得揚州之地,並隱晦的言及大將軍眼下最忌者實乃兗州曹操,而以眼下形勢,徐州劉備可與其成聯手之勢,他出兵與劉備交戰對劉毅而言有百利而無一害,若能戰而勝之,便可力助劉毅一同針對曹操,並言救命之恩不敢或忘,可謂情真意切。

在劉毅眼中,這救命之恩不過是個由頭,孫策借此表達自己比劉備更值得信任才是他真正的心思,亂世爭雄之中,兄弟父子反目成仇的都比比皆是,倘若劉毅拿這恩情當回事那就是笑話了,孫策要真能擊敗劉備,下一步做的肯定是鞏固後方坐觀北方之爭,到時指望他出兵相助劉毅自己也不相信,其人所謀怕亦是王圖霸業,否則當年孫堅怎會見玉璽而心動?如今當是子承父志才是。

“以伯符之才幹威望,這揚州刺史足可擔當,不過茲事體大,劉某尚要在天子面前稟明此事,咳……”劉毅將絹帛往案幾上一放,出言說道,方才他看信之時並未放棄對諸葛瑾魯肅的觀察,二人雖是一副沉穩之態可關心之意卻遮掩不住,在劉毅看來,除了此信之外,很多話孫策必會通過這二人傳達,道理很簡單,求人辦事不付出些代價怎麽行,不過有些事情卻只能言傳,他考慮的倒是周詳,不欲留下把柄,但劉毅對此亦早有應對之策,此時咳嗽的頗為劇烈起來。

“將軍,該吃藥了,華先生一再交代,將軍病情只是初步好轉,不可過於勞神,方才已經頗多時辰了。”這咳嗽之聲一出,外間劉六立刻步入堂中,出言之時關切之意溢於言表。

“我與二位談論國家大事,你懂什麽,還敢擅闖入內,非要……咳……”劉毅佯怒出言可卻又是一陣連續的咳喘,看上去極為辛苦。

“大將軍保重,貴仆亦是一片忠心,倒是我二人過意不去,大將軍還是先行歇息,過得數日再來拜訪。”此次既然劉備使者也到了北平,諸葛瑾與魯肅二人便料定所求之事絕不會一蹴而就,不管眼前劉毅真病也罷,假病也好,都不能急於求成,當下諸葛瑾立刻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