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一日之間(第2/2頁)

前年農事處推廣了新的種植之法,還有不少用於翻地犁地的新農具,這使得去年數州的收成又增長了不少,當時這也是劉毅出兵與袁紹決戰的原因之一,百姓的收成多了,州府的收入也大幅提高,不過由於冀州大戰的消耗,並未比往年多有盈余,可這已經讓劉毅喜出望外了,以往像這般的大戰對於經濟的消耗可是極為嚴重的,而如今卻已經完全在自己的承受範圍之內,足見這些年的進步。

張昭、徐庶、郭圖、田豫、簡雍等人負責冀州行政之事,很是盡職盡責,想出了不少有利戰後發展生產的點子,也在與京中申報一系列的優惠措施,比方說戰後兩年減輕農民的稅賦,在各縣設有農機處,官府提供耕牛及農具等物先是無償借與百姓使用,後面再慢慢的改為租用,特別是數人一番商議之後覺得幽州的行政之法雖好,但也不能照搬在冀州並因此提出了很多的建議,非常具有針對性,其中有一項便是加大海鹽的生產,這一切也都讓劉毅覺得自己用人得當。屬下官員可以大膽的提出自己的建議,是他很希望見到的情形。

與陳群等一幹官員針對冀州之事做了很長時間的商議,首肯了他們提出的很多做法,此時天耳數月的調查也有了結果,郡縣一級的官員中基本上還都是奉公守法,袁紹在這方面做的頗有成效,此事劉毅委托給了郭嘉,讓他行事定要公開,亦要鐵證如山!此外劉毅還下令將冀州這些地方官員按期抽調前來幽州書院進修,學習各地先進的經驗與治政方法,並會安排他們前往各地實地勘驗,也就是在此時劉毅下定決心要在前朝蔡倫的基礎上大力研究造紙術的改進。

雖然來自後世,但劉毅也不是萬事通,更沒有帶著什麽系統過來,可他卻能重視民間的很多有著特殊能力的人才,而這些人在他的啟發之下往往可以群策群力之下給他很多的驚喜,像這數年來農具、水車包括飛虎軍的戰船設計都得益於這樣的方法。他的想法是仿造後世的邸報,如今所用多是竹簡,這會使得信息傳遞不易,官員的工作量增大,往往一篇文章便是數斤竹簡,勤奮的官員每天閱覽甚至超過百斤,這不光對政事的效率有影響,在文化的推廣上也是一種阻力。

絹帛只能用於一些特殊的地方,比如軍事,大範圍使用現在還不現實,如果可以大力推廣紙張的改進與普及,劉毅便能在各縣各鄉都設飛鴿站,如此一來州府的政令便能得到迅速的下達,各地的經驗也能加快推廣的速度,更能讓他盡快的了解到各處的民情,在這些方面劉毅是不吝投入的,當然具體的事情會由陳群等人商議之後提出實施的細節,普及推廣也會耗費很長的時間,但畢竟是開了一個好頭。

這一番議政完畢已經到了天色昏暗之時,州府也是有著上班下班的時間的,不過很多官員在此處表現的很是勤奮,經常主動的延長時間,這一點亦讓劉毅感嘆,並加以嚴格規定,這些官員的健康對他而言更是一筆財富,決不能不加細問,州府專屬的療養所便是為此而設,這個舉動早就讓官員們感受到了主公的細心,也使得他們更為盡力。

一日忙碌下來,這晚飯是肯定要回家中用的,工作也需要勞逸結合是劉毅一再強調的,他還在想著弄一些健身器材或是娛樂項目來改善官員們工作時的條件,只是一切還需要循序漸進罷了。

打馬來到自己府門,家丁都是上前相迎,將劉六劉七等人的馬匹牽走喂食調養,至於烏雲蓋雪則有著自己專門的馬廄,他的洗刷喂養都是劉毅親力親為,常年如此,今日劉毅下馬之後看見門前停放馬車之處有一輛車架頗為眼生,這幾日得知劉將軍久戰辛苦,除了邀請劉府沒有訪客前來打攪,問起家人才知是洛陽太守張濟的車架,他此番來京中公幹,此時正與客堂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