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於事無補(第2/2頁)

“主公,此時敵雖士氣受挫,突圍無望,可倘若一時強壓過甚卻易激起其拼死之心,加之此城之堅,急切攻之未必便是上策,還是要再靜待一段時日之後,觀其城中變化在做計較。”徐庶出言道,有了隨同甘寧奇襲一戰的歷練,元直此時出言自信已勝於以往。

“志才也覺元直之言是也,操之過急反而不美。”戲志才出言贊成,此番他與甘寧所部在渤海城下會師,自然少不了和徐庶龐統二人商議破城之法,三人都一致覺得敵軍士氣雖低可戰力仍在,又有堅城為憑,當是將之圍困靜待敵變方是上策。

二人此言一出,甘寧與太史慈亦是出言附和,顯然他們在城下也很多次討論過這件事情,且如今二人對於徐庶龐統極為信重,加之戲軍師也是此意,因此他們這些一線將領的意見都是極為統一。

“既然軍師與眾將都是如此意見,劉某自該聽之,聽聞本初兄病重,想必定也會思念愛子,雖然為敵但毅與其亦是故人,便讓那袁尚入城與其父相見,並將劉某手書呈上,表一表心意吧,此外攻城之事雖可緩,可必須詳加準備。”見眾人皆是此意,劉毅也不會固執己見,此時渤海袁軍已成孤軍,幾乎看不到希望,如此情形之下每過一日都會增添其心理負擔,強行攻擊亦容易讓他們有所寄托,等待倒也不失為良法,不過坐等其成可不是劉毅的風格,袁尚便是一顆棋子。

“呵呵,主公已經有所安排,即管行之便是,袁尚小兒年幼無才,放他進城也無大礙,至於攻城之事我軍從未放松準備,主公放心便是。”戲志才微微一笑言道,一袁尚此時已經無關大局。

“如此極好,便勞煩子義送那袁尚入城吧。”戲志才如此言語,想必早已安排妥當,以劉毅對他的了解當然很是放心,當下也不再多言,便命太史慈將袁尚送入城中,自己則隨戲志才往營中視察。

太史慈得令帶著一隊輕騎將袁尚送到城下,並對城上高聲喊道他乃奉劉毅之命送袁紹之子入城,說完便即回身與袁尚拉開距離,省得城上守軍會怕敵軍詐城而不敢打開城門。守軍聞訊急忙將之報給郭圖,郭圖親至城樓觀瞧,見那馬上之人面容蒼白憔悴,卻正是主公三公子,而此時太史慈早已退出極遠,不過謹慎起見他還是命人放下吊籃將袁尚拉了上去,此時的三公子哪裏還有半點往日摸樣?

袁尚那日為張十八所擒之後便一直關押在劉毅軍中,對於這個袁家三公子,劉毅還是比較照顧的,一日三餐都很是周到,更讓醫官為他精心療傷,此時小腿上的傷口差不多已經痊愈。可在劉毅心中,袁尚的地位可遠不及河北二將與那審配,因此很長時間都未與其相見,袁尚畢竟年紀尚輕,閱歷不足,血氣方剛的他逞一時之快倒還勉強,可這些時日的等待,那種未知的恐懼卻讓其差點奔潰,幸虧劉毅及時將他想了起來,要將其帶到渤海傳訊與其父親!

本來袁尚自覺難以保身,卻不料劉毅對他未加任何留難,還答應放他前去與父親相見,這一下死裏逃生喜出望外,原先強撐的姿態早就不見,竟是一個勁的相謝劉毅!見袁本初深愛之子竟是如此,劉毅心中亦是頗為感慨,更暗下決心定要加強對劉桓劉信的教導,此時腦海中浮現的竟是曹操的那句名言“生子當如孫仲謀!”

被吊籃拉上城頭,袁尚懸空的一顆心終於放了下來,在自己人的面前他還不忘表現出一點鎮靜之情,可他內心的變化早在眼神顯現,豈能逃得過郭圖的雙眼?當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想起之前他還一力支持三公子登上世子之位不由暗暗搖頭,倘若真讓此子掌管冀州,亦是亡無日矣,只是人的有些本質不致生死之時是看不出來的。

他心中失望,臉上自然不會顯現,略略撫慰了幾句之後便帶著袁尚前往袁紹住處,畢竟他是主公最為疼愛的兒子,想必此時前來也能緩解一下主公的病情,不過這與大局也是於事無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