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群雄會盟(第2/2頁)

“劉將軍一心為國,令人相敬,其所言盟主人選更是大善,在下附議,願推袁本初為此次聯軍之盟主!”說話的乃是兗州刺史劉岱。

“二位所言極是,我等也是附議,袁本初正乃盟主不二人選。”劉毅說完之後各路諸侯都是紛紛出言贊成,既然沒有更為適合的人選,自己又沒有可能,誰願意出來做壞人?在大家的共同推舉之下,袁紹雖是作勢推卻幾次眾人只是不許,也只得就任!

盟主之位既定,眾諸侯也約定明日便由袁紹登台拜帥,同舉大軍,以進洛陽!次日築台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請紹登壇。紹整衣佩劍,慨然而上,焚香再拜。其盟曰:“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後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讀畢歃血。眾因其辭氣慷慨,皆涕泗橫流。歃血已罷,下壇。眾扶紹升帳而坐,兩行依爵位年齒分列坐定。操行酒數巡,言曰:“今日既立盟主,各聽調遣,同扶國家,勿以強弱計較。”袁紹曰:“紹雖不才,既承公等推為盟主,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國有常刑,軍有紀律。各宜遵守,勿得違犯。”眾皆曰惟命是聽。紹曰:“吾弟袁術總督糧草,應付諸營,無使有缺。更須一人為先鋒,直抵汜水關挑戰。余各據險要,以為接應。”袁紹說完以目視劉毅,意欲讓他擔當先鋒之任,劉毅微微一笑,作勢就要出言,其實是在等待。

果然長沙太守孫堅越眾而出,慨然請命,劉毅自是樂見其成,這先鋒官可是要最早與董軍精銳交戰,劉毅心中並不願如此。這倒非是袁紹故意為之,劉朗生驍勇善戰,正可為大軍之先。

“文台勇烈,足當此任,便命文台為先鋒,即日兵發汜水關!吾亦將調動各路人馬,以為後應!”袁紹狀甚欣喜,這孫堅也頗有勇名,今既主動請戰,他豈有不允之理?不過袁紹在答應的同時劉毅也注意到了袁術的神情微微一變,看來有些異狀。

孫堅得令後立即回營整頓糧草軍馬,當日便率領本部一萬五千士卒出發,曹操邀請劉毅一道去為孫堅壯行,劉毅也是欣然前往!孫堅見二人來到很是歡喜,備言此去必建首功,二人也是祝他旗開得勝,不過劉毅心中有點忐忑,此去孫堅定會與那華雄遭遇,卻是不知勝負如何?如按史書,華雄敗與孫堅之手,而演義則正好相反,如今這諸侯會盟之事與演義相符,由此來看孫堅此去兇多吉少!

當然還有一員小將令他意想不到,此人年方十六卻是年少英俊,身軀魁梧,氣勢不凡,一見便是武勇之人,果然乃是小霸王孫策;雖是得父親之命喚劉毅為叔,可看得出來他心中對朗生的勇名極不服氣,眼光也是躍躍欲試,不過現在的劉毅自不會與他計較,只是見到孫策的同時他心中立刻想起了一個大才,此人更是年少風流。

“今日盟主言先鋒之時,朗生為何不請戰?以操觀之,眾諸侯之中唯有朗生麾下最為善戰,乃是先鋒不二人選,這孫文台雖也勇武過人,可在操心中還是不如朗生!”望著孫堅人馬出營而去,曹操對劉毅言道,劉朗生向來每戰必爭先,何故今日如此?

“不瞞孟德兄,昨日公孫太守推毅為盟主,實是驚出一身冷汗,這豈不是居我與火爐上矣,毅近年來鋒芒太盛,此時正應韜光養晦,難道孟德兄不是作此想法?今日之事不是毅不想為之,實是孫太守搶先一步,毅自不便與其相爭!”這裏就曹操與自己二人,劉毅說話並無太多顧忌,再說坦然言之反可收虛虛實實之效。

“朗生之言不無道理,我等雖是一同出兵,可諸侯之間良莠不齊,董賊手下兵精將勇,操實是憂慮,以朗生來看,孫太守此去勝負如何?”曹操也表現的十分率直,沒有隱藏心中想法。

“未可知也!”劉毅微微一笑,目視遠方,不再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