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4章 太後懿旨(第2/2頁)

“哀家已經問過了,官家早已送去燕京府,短時間內是不會回來了。”

朱璉頓時慌了手腳,“官家回不來,那可怎麽辦?”

“李少保承諾,會盡力和金人談判,讓官家和太上皇早日回京,但國不可一日無君,李少保今天主要是來和哀家商議立新君之事。”

朱璉猶豫一下,小聲問道:“是要立諶兒為新君嗎?”

鄭太後沉默了,向、鄭、朱三大外戚家族早就達成共識,立趙諶為太子,將來全力輔助趙諶登基,同時讓趙諶立向家之女為皇後,以繼續保證三大外戚的利益。

可是形勢比人強,在這個關鍵時刻,三大外戚家族誰都不在京城,丟下她們幾個孤兒弱母,還指望她們來對抗李延慶?

鄭太後嘆了口氣問道:“你很希望立諶兒為新君?”

“我不知道!”

朱璉搖了搖頭,她當然知道三大外戚家族的政治企圖,可諶兒畢竟是她的兒子,是她唯一的依靠,想到丈夫的遭遇,她心中就揪緊了。

朱璉半晌低聲道:“他還那麽小,承擔不起光復大宋的責任。”

“你明白就好,現在登基風險太大,如果金兵再次南侵,諶兒很有可能會象他父皇一樣被迫去金營談判,相信你絕不會願意看到那一幕。”

“不!諶兒絕不能去金營。”朱璉失聲喊了起來。

“所以李少保提出由康王登基,他也認為大寧郡王年幼,不合適在目前大宋生死存亡之時即位,哀家已經同意了他的方案,由康王繼位。”

朱璉心中既失落,但同時也松了口氣,皇位應該是屬於自己兒子,但被康王拿走,她心中多少感到一絲不公平,但她又想到丈夫熱衷皇權,最終卻被金兵擄走,她絕不能讓自己兒子再重蹈覆轍,想到兒子從此可以遠離皇權,遠離危險,她心中又長長松了口氣。

至於朱家會不會怪自己,朱皇後已經顧不上了。

朱璉屈膝行一禮,“母後的決定,臣妾沒有任何意見,一切由母後做主。”

鄭太後見兒媳明事理,她心中也略有點歉疚,便低聲解釋道:“李少保名義上是讓哀家做主,實際上他早就決定,只是讓哀家下懿旨而已,皇後,你是聰明人,皇權鬥爭從來都是你死我活,以實力來說話,現在軍權在李少保手中,我們女流之輩若不知進退,一定要和李少保抗衡,恐怕最後難以善終。”

“母後不必再說,臣妾心裏明白,保住諶兒平安無事,對我來說比什麽都重要,什麽權力利益,隨他們去吧!”

“你能這樣想,是諶兒之福也!”

……

李延慶和鄭望之來到大慶殿廣場,百官還聚在龍首階前等候消息,見李延慶回來,眾官員紛紛湧上前問道:“太後怎麽說?”

李延慶高高舉起一份旨意,朗聲道:“宣太後懿旨!”

百官紛紛跪下,李延慶打開懿旨朗聲讀道:“靖康有難,朝廷蒙恥,二帝被擄北去,令山河齊暗,國破山河在,大宋社稷依存,還望諸君努力,求索二帝南歸。然國不可一日無君,康王構寬厚仁恕,英姿雄才,可繼大統,望諸君辛勤輔佐,重整山河,恢復大宋之榮耀,靖康元年五月初十,寧德宮擬旨。”

百官心中大驚,原以為是擁立大寧郡王繼位,不料卻變成了康王繼位,大大出乎眾人意料,這時,蔡京帶頭高聲道:“臣等接受太後懿旨,願擁立康王繼大統!”

蔡京率先表態,百官只得紛紛回應,“承太後懿旨,願擁立康王繼大統!”

李延慶收起懿旨,對眾人道:“既然太後已下旨,各位也一致同意擁立康王,我們接下來商議如何迎立康王殿下。”

這時,徐處仁問道:“請問李少保,康王殿下現在何處?”

李延慶緩緩道:“康王殿下率軍勤王,目前在駐軍在鄭州管城縣,我已派人去告之康王殿下金兵北撤一事,康王殿下不日將進京,在康王殿下回京之前,我建議組成臨時議政堂主持朝務,尤其應對城外瘟疫,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否則瘟疫蔓延進城,後果不堪設想。”

蔡京微微笑道:“李少保的建議非常正確及時,不如現在就確定臨時議政堂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