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59章 剿匪募捐(第2/2頁)

“那張順怎麽辦?”忽然有人問道。

這個問題比較尷尬,但大家都想知道,李延慶緩緩道:“我給大家一個保證,既然要剿匪,那麽剿匪成功也必然包括鄂州江面,如果張順願意痛改前非,不再為惡,我可以給他一次從良的機會,如果他不願悔改,那麽我也絕不會手軟。”

有了李延慶這個保證,眾人紛紛放心了,這時,夏振舉手道:“鴻運酒樓認捐五百貫!”

“大汶鄉李保兒捐糧四百石,再承擔一個月的勞力二十人。”

“賀家錢鋪捐三百貫!”

“孫價質庫認捐四百貫!”

“魚樂鄉趙禮捐糧五百石!”

……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紛紛表態捐錢,莫俊在一旁飛快地記錄著,短短一刻鐘時間,便募集到捐錢一萬一千貫,糧食六千四百石,勞力三百五十人。

這還只是嘉魚縣的鄉紳富戶捐錢,如果加上李延慶妻子曹蘊個人的兩千貫捐款和平頭百姓的小額捐款,募捐到一萬五千貫錢的目標完全能實現。

李延慶心中大喜,起身對眾人抱拳道:“感謝大家支持剿匪,也請大家對官府有信心,這次剿匪並不是一時之舉,即使剿匪成功,剿匪的地方鄉兵依舊存在,由朝野支持運轉,保護我們鄂州的安寧。”

迎賓堂上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汪伯彥在歷史上雖然被認定為奸臣,是南宋妥協派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個人能力確實很強,在他呼籲和奔跑下,荊湖北路沿江各州都紛紛表示願意出錢出力剿匪,這樣,有了各州的支持,就算剿匪結束這支水軍也能維持長期存在。

在短短半個月內,包括鄂州、漢州、復州、嶽州和江陵府在內的四州一府便在民間募集到剿匪錢十二萬貫,糧食六萬石,由專人專帳負責管理這筆錢糧。

而且各州府主官一致同意,剿匪大營便設在嘉魚縣,任命嘉魚縣令李延慶擔任這次剿匪的主將,由李延慶統一招募五百名悍勇水兵,統一指揮,這就改變了十年前各州府鄉兵各自為陣的局面。

這天上午,在嘉魚縣城外的祭江台上豎起了一杆赤色大旗,上面是李延慶親筆手書的兩個大字:“募勇”,在祭江台旁邊搭起一座招募大棚,由張虎負責坐鎮,招募五百名水軍士兵。

但這次招募主要針對鄂州百姓,朝廷的批文寫得很清楚,在鄂州鄉勇中組建五百人地方水軍,也就是說,這支水軍編制屬於鄂州鄉兵的一部分,當然不允許另外組建軍隊。

如果是別的州縣青壯前來報名,也不是不可以,但整支水軍還是要以鄂州青壯為主。

在招募之前,李延慶已經從嘉魚縣鄉兵中挑選出一百名水性極好的鄉兵,他們成為了第一批鄂州水軍。

臨近中午時,李延慶來到了位於北城外的招募點,只見大棚前正排著長隊,足有上百人之多,這次招募水軍開出了二十貫的戰時月俸和平時每月十貫江面巡邏,對於平均月收入只有五六貫的鄂州普通民眾還是頗有吸引力。

雖然剿匪比較危險,但如果不幸陣亡,家人還能得到三百貫錢的撫恤,另外殺死一名水賊還能另外得到二十貫的獎勵,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趕來報名的青壯絡繹不絕。

大棚內坐著幕僚劉方,他是文主事官,旁邊還有兵曹押錄以及另外兩名文吏負責登記,張虎則帶著十幾名士兵負責體格考核。

體格考核分為三步,一是看,要求身材高大魁梧,體格健壯,鄉兵優先;其次是舉,也就是舉重,必須將五十斤的石鎖三次舉過頭頂;第三步是遊,也是最關鍵最重要的考核,必須能遊過長江,三步都通過,則被錄取為水軍,可以立刻預支二十貫錢的薪俸。

這時,張虎一聲令下,三十名赤著上身的青壯男子向長江裏奔去,李延慶走上前笑問道:“會不會遊不到對岸,半路就體力不支?”

張虎行一禮稟報道:“不用遊到對岸,在長江中間有一艘接應小船,他們拿到一塊牌子,再遊回來就行了,另外還有兩艘小船跟隨,體力不支可以隨時求救。”

“這個安排還比較周全,舉重有人沒過關嗎?”李延慶又瞥了一眼石鎖問道。

“舉重都過關了,之前先審查過身體,符合要求才能舉重,一般身材魁梧健壯者都能舉起石鎖。”

李延慶點點頭,“也不一定非要身材魁梧健壯,水性是第一重要,如果能在長江上遊兩個來回,我覺得瘦小一點也沒有關系,很多時候,身材瘦小者更方便偷襲敵船。”

“卑職明白了,會增加水性優先,之前有十幾個水性特好,但身材不符之人,卑職都有登記,這就派人把他們找回來。”

“這就對了,趕緊派人去找回來!”張虎不敢怠慢,立刻安排手下去找人。